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是建設現代化食品名城的先決條件。“十四五”開局之年,漯河市繼續以“三鏈同構”為抓手,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打造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朝著現代化食品名城目標闊步前行。目前,漯河市食品產業規模已達2000億元,占全省1/6、全國1/60,成為河南省萬億食品產業集群的重要支撐和全國主食產業化工程示范市;漯河市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4.5:1,是全省、全國的近一倍。
不斷延伸產業鏈,三次產業深度融合。食品企業把產業鏈條向農業農村延伸,把農業當作食品產業的第一生產車間,把農民作為食品產業的前線工人,實施綠色化種養、標準化管控。雙匯集團實施畜禽產業化帶動工程,在各縣區建成50多個標準化養殖場,示范帶動漯河市畜禽養殖效益多年穩居全省第一。雪健面業等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聯合體發展模式,帶動漯河市發展優質小麥102萬畝,占漯河市麥播面積的43.7%;在郾城區高標準糧田示范方推廣的強筋小麥畝產達到704.8公斤,創造了全國優質強筋小麥的高產新紀錄。臨潁縣優質辣椒種植面積突破44萬畝,成為中西部最大的辣椒種植基地。以雙匯物流為引領的冷鏈物流輻射全國,大象物流、金順物流闊步邁進全國冷鏈物流百強行列,漯河市冷鏈物流企業416家,從業人員4萬余人。以中儲糧為引領的糧食物流年加工轉化糧食600萬噸,物流轉運糧食1000萬噸以上。以“三通一達”、百世匯通為代表的電商物流蓬勃發展,快遞年均處理量占全省處理量的30%以上,漯河市成為河南省第二大快遞分撥中心。賈湖酒業深度挖掘9000年賈湖文化,投資10億元建成集文化觀光、科普教育、休閑體驗、品牌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流轉土地6000畝,帶動2000余戶農民致富增收。
著力提升價值鏈,加快食品產業高端化步伐。發揮食品生產企業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信譽優勢,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雙匯集團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27項,主導5項;中大恒源參與制定、修訂國家標準12項,主導3項;指導企業制定595項企業標準。在肉、菜商品流通領域建立信息查詢追溯平臺,形成了質量安全追溯鏈條,構建起市、縣、鄉鎮、企業四級檢驗檢測體系,從根本上保障了“漯河制造”的放心安全。新培育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4個、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5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漯河市食品行業擁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院士工作站2個。涌現出中國天然色素行業領軍企業中大恒源和國內最大的植物蛋白飲料生產企業華冠養元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新認定綠色食品21個,有效期內綠色食品總數達55個。
積極打造供應鏈,搭建多維度產銷對接平臺。臨潁縣豫中辣椒產業園年交易額突破40億元,既滿足了本地食品企業所需,還成為老干媽、海底撈等知名企業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商。中大恒源研發的天然色素引得湯臣倍健、無限極等知名企業競相搶購,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色素專業供應商。華冠養元公司為滿足“六個核桃”灌裝生產需求,引進4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意大利制罐生產線,成立嘉美印鐵制罐有限公司,年產易拉罐4億個,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向王老吉等知名企業供應。依托中國(漯河)電子商務產業園,引導企業搭乘互聯網發展快車,積極拓展線上市場,促使276家實體企業入駐。雙匯集團與京東生鮮聯手打造“筷樂億家”電商平臺,各類產品供不應求。衛龍辣條線上線下一體銷售,成為消費者搶購的“網紅食品”。天天食博會暨“食品匯隨手購”電商平臺擁有近200萬名會員、3萬家終端商超,打造“永不落幕的食品展示交易平臺”。依托各類展會,搭建產銷平臺。一年一度的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已連續舉辦了19屆,成為展示國內外食品產業發展成果的年度盛會,吸引國內外近千家食品企業參展、逾萬名采購商參會,貿易采購額突破462億元。
來源:漯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