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鶴壁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仕佳光子研發生產的光電子芯片,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引領了國內光通信產業發展,在5G時代大放異彩;依托汽車連接器科研生產基地和新興汽車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天海集團成長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領軍企業,并成為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3家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跨國企業。

俯瞰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學品、日用化學品、橡膠助劑產業等四大產業集聚,處處生機勃勃,一座現代化的化工園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正在迅速崛起。
奮楫揚帆,鶴壁東區建設如火如荼,全省率先啟動的鶴壁5G產業園內,京東、阿里、華為、360等龍頭企業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圖景振奮人心。
潮平岸闊,鶴淇產業集聚區內,河南特種尼龍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百億級產值規模觸手可及。
…… ……
一張張拼圖,組成鶴壁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精彩畫卷。
答好時代之問
做優傳統產業集群,打造老工業城市產業競爭新優勢
“今年鶴壁市產業轉型經驗做法獲得國家發改委通報表揚和推廣,并發文明確支持鶴壁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2月24日,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優化營商環境中心主任付寧說,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鶴壁經驗”正是鶴壁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產業轉型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持續轉方式、調結構,優存量、擴增量,強動能、創優勢的生動實踐。
“鶴壁蒸蒸日上,烏金滾滾汪洋。”一句詩詞謳歌了鶴壁市建市初期人民奮發圖強、拼搏爭先的精神。作為鶴壁市曾經的支柱產業,煤炭為鶴壁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帶來了產業結構偏重、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依賴煤炭資源優勢建立起來的產業體系,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拼資源、拼環境,高投入、高能耗,產品附加值低,在新發展階段中發展難以為繼,轉型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奮進新征程,老工業、資源型城市困局如何破,高質量轉型升級之路怎樣走?
面對新階段、新征程的這“一問”,鶴壁市以寬闊的視野審視謀劃,作答時代命題,致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持續優化“原字號”存量,用實際行動亮出了“鶴壁答案”。
集群發展,“聚”出了老工業城市產業發展新天地。
磨劍十年終成鋒。在寶山經開區,烏黑的煤穿過管道,變成了甲醇、1,4-丁二醇等無色液體或白色結晶體,成為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原料……產業鏈條不斷向下游延伸,產品附加值隨之提高。
總投資35億元、打造國內日化產業“新航母”的河南贊宇科技中原日化生態產業園項目,由河南能源化工集團與山東美瑞新材料公司合資建設、總投資150億元的鶴壁寶山聚氨酯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深圳市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6萬噸高性能尼龍樹脂項目,河北星宇集團精細化工基地項目相繼落地、投產。
一個個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很足的重點項目快速落地、投入運營,傳統煤炭產業不斷煥發新活力,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產業層次逐漸提升。
優化“存量”,“優”出了老工業城市產業發展新路子。
一盤盤電線經過全自動下線壓接機校直、下線、剝頭、穿密封栓、壓接等工序,變成了一條條汽車線束,整個過程全部由電腦自動控制完成;生產所需物料全部由無人搬運車按需取貨運至生產線;客戶下了單,智能生產系統會根據客戶要求安排生產……天海集團線束生產車間,在智能制造引領下實施“三大改造”,既節約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生產效率。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省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生產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AWG(陣列波導光柵)等無源高端芯片先后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實現了部分產品與國際前沿技術“并跑”,乃至“領跑”。
今年5月19日,鶴壁市成功牽手海爾,開啟了“鎂”好合作。雙方將依托鶴壁鎂精深加工產業基礎,拓展鎂材料技術應用領域,提升鎂合金產品質量,打造鎂合金產業在汽車輕量化、交通運輸、航空航天、3C及其他應用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后服務領域的綜合總部基地。
正如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的“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開拓老產業的‘新領域’,完善老產品的‘新功能’,努力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成為關鍵環、中高端”。鶴壁市以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汽車電子電器、現代化工與新材料、綠色食品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圍繞現代化工與新材料產業規劃建設6個特色產業園,丁二酸酐裝置生產能力國內第一,尼龍66特種纖維、高性能尼龍樹脂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綠色食品產業被省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千億級集群,浚縣、淇縣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永達19種食品入選神舟十一號航天員的“天宮食譜”,飛天農業玉米小麥產業鏈加工能力全國雙第一……
咬定青山不放松,轉出一片新天地。隨著傳統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鶴壁的這兩個標簽已經越來越淡化。淇河之畔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與無限活力,也打造出老工業城市產業競爭的新優勢。
布局“三新”產業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新引擎
近年來,鶴壁市經過不懈探索,產業轉型全面提速、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全面提優、城鄉建設全面提質、改革開放全面提檔,鋪就了一條具有鶴壁特色的老工業基地振興之路,實現了從“一煤獨大”到“多業并舉”的良好局面。但老工業基地要振興,做優傳統產業集群并不夠,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新引擎同樣重要。
現如今,鶴壁市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創建中,準確把握國內外產業發展規律和新一輪信息革命浪潮帶來的機遇,著力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物流產業等新興產業,鶴壁這片熱土上,新經濟加速崛起,新興產業也正由“新苗”長成參天大樹。
高標準建設的鶴壁東區,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搭好了平臺。
在這里,全省首個5G產業園已簽約入駐新經濟企業316家;華為公司在鶴壁設立了城市產業云創新中心、成立了全國首個華為垂天5G邊緣計算實驗室和華為新農邦數字鄉村實驗室;京東(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注冊企業134家,阿里云創新中心鶴壁基地已簽約入駐56家阿里系企業;360區域總部大廈建成投用,正在打造全國首個地市級“城市大腦”……
白寺現代物流產業園區,為現代物流產業注入了新力量。
如今,鶴壁市民打開京東App就能發現不少京東自營貨物的頁面已經出現了“本地倉”標識,這個“本地倉”指的就是京東亞洲一號電商產業園。市民只要選擇帶有本地倉標識的商品,目前基本上可以做到上午或中午下單當天下午送達、晚上下單第二天送達。該產業園廣泛采用物聯網和無人化智能物流技術,以京東商城為依托,采用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進行日用百貨、家電、生鮮等產品銷售,主要服務豫北及周邊省市。
橫跨晉豫魯的瓦日鐵路,為老礦區帶來了新生機。
2014年12月30日,西起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瓦塘鎮,東至山東省日照港的晉豫魯鐵路(瓦日鐵路)正式建成通車。有了這條鐵路,就能夠有效推動煤炭物流產業發展,帶動傳統煤炭采掘洗選行業轉起來,把原有煤炭營銷人才用起來,推動后礦區時代產業轉型。因此,位于市區北部的河南煤炭儲配交易中心應運而生。
一個個新興產業項目的落地、投產,帶來了鶴壁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前景。
通過一組數據可以窺見一斑:近年來,鶴壁市聚焦“4+3”主導產業上項目、抓技改、提質量,煤炭產業占工業比重下降到5.1%,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比重提高到41.1%,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35.6%。
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十屆二次全會上,前瞻規劃布局新基建、瞄準前沿突破新技術、搶占先機發展新材料、聚焦高端打造新裝備、跨界融合培育新業態等詞匯再次彰顯了鶴壁市在產業轉型發展上的決心和信心。
產業轉型天地寬。鶴壁市找準了路子,選對了方向,產業轉型升級使鶴壁市新的增長動能加速形成,呈現出多點突破態勢,經濟發展的后勁和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做實“五項”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新活力
鶴壁市傳統產業集群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背后,離不開轉型發展過程中各種要素保障。
辦事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省事,是鶴壁市廣大企業和群眾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的共同感受。
不動產登記辦理“交房即拿證”;項目建設實現“拿地即開工”;入選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鶴必達”政策直達平臺在全省率先上線;首創“五位一體”服務機制受國辦表彰;連續三年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排名中取得第三的好成績……如今,良好的營商環境如同清新的空氣,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已成為鶴壁市一張新名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同時,科技創新全面提升,為轉型“加速度”打下了基礎。
成功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全省第四;建成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6個省級以上創新園區,擁有各類創新平臺240個;近三年共突破核心關鍵技術39項,榮獲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23項;仕佳光子公司光分路器芯片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產品占領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無源光分路器入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產品名單;中維化纖和北京邦維共同研制的“細旦高強尼龍66纖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亮相……
生態環境全面提優,為轉型發展“增色彩”夯實了支撐。
初冬時節,行走在淇河國家濕地公園,彩色植被環抱著清澈如碧的河水,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向綠而行,讓曾經的“煤城”變“美城”“綠城”。
近年來,“綠滿鶴壁”建設提速提質。完成造林52萬畝、絕對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林木覆蓋率、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3.8%、39.3%、45.2%,“滿城櫻花、銀杏繡城、處處竹園”的景象初步呈現,國家森林城市通過復審。污染防治攻堅有力有效。重污染天數減少44%,新建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淇河水質持續位居全省第一,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清零。低碳循環發展亮點紛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33.3%、25.7%,節能減排示范連續三年在國家考核中獲優秀等次、全國唯一,循環經濟、清潔取暖形成“鶴壁模式”并在全國推廣,海綿城市建設被確定為“河南標準”,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創成國家節水型城市。
與此同時,鶴壁市城鄉建設全面提質,助推轉型發展“同步走”;改革開放全面提檔,助推轉型發展“走出去”。多元要素保障,為鶴壁這座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付寧表示,轉型升級需要久久為功,下一步將以構建一流產業體系、一流創新生態、一流生態環境、一流體制機制、一流營商環境等“五個一流”為目標,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如今,放眼鶴城大地,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落地生根的重大項目、高技術含量的新興產業、宜居宜業宜游的發展環境……處處涌動著蓬勃的朝氣、發展的活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錨定目標加油干、矢志轉型勇爭先,定能給鶴城人民帶來更多更實的幸福感、獲得感,定能加快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續寫高質量富美鶴城更加出彩絢麗篇章,定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中走在前、當先鋒,為實現“兩個確保”作出鶴壁貢獻。
來源:鶴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