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記者了解到,開封市今年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以建設世界歷史文化名都和國際旅游名城為戰略目標,以“一城宋韻·東京夢華”為主題形象,以主題公園、文物景區、文化場館、考古遺址為依托,通過傳承文脈、深挖內涵、聚焦“雙創”工作,構建“處處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節、時時消費,項項有故事、鏈鏈相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如何在實踐中推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開封市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和市區景區景點密集的優勢,進行了全面探索。演藝進景區、博物館進景區、書房進景區、雜技進景區、院團進景區、非遺進景區,節會進景區,一個個微項目的落地、一個個微場景的打造,不斷調整和豐富著開封旅游的業態;而旅游人數的不斷增長,也在為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各項文化事業提供了有力有效的市場支持。
自萬歲山大宋武俠城被評為“全國最拼景區”爆紅全網后,讓開封的旅游演藝成功出圈,備受矚目。清明上河園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汴梁小宋城《千回大宋》、開封府《開衙迎賓》《包公鍘陳世美》、大相國寺梵樂演出……據統計,每天在開封各大景區上演的劇目超過400場次。《大宋·東京夢華》目前已累計演出3000余場,僅一年演出收入就突破了1億元,被《中國旅游報》稱為全國文旅融合的典范。
開封是著名的“城摞城”,地下文物資源豐富,隨著城市考古發掘的深入推進,秦漢、宋金、明清等歷史遺址陸續嶄露真容。為了“讓文物活起來”,開封把古城保護與城市更新結合起來,實行邊考古、邊規劃、邊建設、邊展示,謀劃了北宋東京城順天門、州橋和汴河、汴梁小宋城等城市考古遺址博物館,打造址、館、園為一體的“城摞城”地下考古遺址博物館連廊和高品質研學旅行線路。《微夢大梁門》以大梁門古馬道遺址和城門樓為背景,綜合運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技術,生動講述開封城的前世今生,再現了“城摞城”的歷史場景,站在觀看平臺,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這一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案例,讓開封開創了科技賦能文旅的新天地。
紅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開封現有紅色革命遺址110處,今年更是加大了革命舊居舊址保護和修繕力度,建設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并在全面梳理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制作紅色資源圖譜,編制了紅色旅游線路。深入挖掘焦裕祿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實現現場模擬教學和研學旅游有機融合,極大提升了紅色蘭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旅發展的未來在于青少年。為推動文旅融合轉型升級,開封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和做強“宋文化”品牌為核心,將文化、旅游、教育、藝術、文博、考古、國防、農耕等進行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融合創新,打造現代研學體系,構建了“曲苑新星、文博之光、國風宋韻、少年軍營、科舉中國、黃河園、百草園”等為主題的22個研學基地、400余節研學課程,廣大青少年通過“研學開封·知行中國”走向詩和遠方。
開封是一座具有無限活力和張力的城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是時代賦予開封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使命擔當。開封將進一步提高站位,放眼世界,以東亞文化之都創建帶動文旅文創融合發展,以“創新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的探索實踐為東亞文化之都創建貢獻開封力量。
來源:開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