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1月20日,洛陽市金融系統召開會議,全面梳理洛陽金融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安排布置2021年重點工作。
爭取到2025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500億。爭取到2025年全市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25家以上,儲備擬上市企業達到100家;打造千億市值上市公司2—3家,全市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一大批十分有分量的目標在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進行了要點梳理。
回顧“十三五”:預計2020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6%
回顧整個“十三五”期間,洛陽市金融工作取得諸多成績。
金融業支柱產業地位更加鞏固。截至2020年末,全市存貸款余額11936.7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5489.1億元,較2016年初增長108.3%,年均增長21.7%;貸款余額與洛陽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首次突破100%,實現了對經濟的推動向拉動作用的轉變。預計2020年末,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約為6%,較2015年底上升1.3個百分點,為洛陽市產業結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跨越提供有力支撐。
資本市場建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0年,全市資本市場融資352.19億元,較2015年底增長85.3%,年均增長17.06%。2019年建龍微納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成為中部六省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今年以來,新強聯成功上市,澗光股份在會審核,中超新材、中鋼洛耐在交易所審核,麥斯克已完成輔導驗收正在上報交易所審核,中鈦新材料等3家企業在河南證監局輔導備案。
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全面提升。2016年以來,洛陽每年新立非法集資案件數量降幅保持在25%以上,累計辦結非法集資案件144起,結案率由2016年初的2.7%提高至47.3%,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展望“十四五”:打造千億市值上市公司2~3家
會議提到,盡管“十三五”期間,洛陽市金融工作取得了穩步發展,但是金融業態單一、機制不活、主體金融機構偏少、金融業對都市圈輻射能力不足等短板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十四五”期間將重點從5個方面抓好落實,具體為持續推進“引金入洛”,豐富金融市場供給;扎實開展“筑基行動”,建設高水平資本市場;積極開展金融創新,高效配置金融資源;強化完善金融監管,守牢金融安全底線;強化場域載體服務,提升金融輻射能力。
例如,在持續推進“引金入洛”方面,會議提到,積極引進渤海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在洛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支持洛陽銀行在都市圈設立分支機構,進一步豐富金融業態和金融市場層次,建設完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依托洛陽市重大項目建設,引導優質信貸資源向洛傾斜,爭取到2025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加強保險資金運用,通過債權、股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都市圈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低成本穩定資金來源。
在扎實開展“筑基行動”方面,要搶抓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和創業板、新三板改革新機遇,爭取到2025年全市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25家以上,儲備擬上市企業達到100家;鼓勵本地上市公司利用增發、配股等方式實現資本市場再融資,爭取到2025年打造千億市值上市公司2~3家,全市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推動建立與香港交易所及其他境外成熟交易所的常態化聯系合作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本地企業赴境外資本市場上市。
在強化場域載體服務方面,要提升各銀行機構洛陽分行管理層級,尤其是在都市圈范圍內未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爭取將都市圈內平頂山、三門峽、濟源業務及鄭州分行管理的洛陽地區客戶劃入洛陽分行管理核算;吸引證券公司在洛設立區域總部,引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及其他中介服務機構,打造資本市場中介服務區域中心。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依托自貿區政策優勢,圍繞洛陽副中心區域產業優勢,打造都市圈供應鏈金融中心。
具體到2021年,洛陽將從強化金融要素供給、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嚴密防控金融風險等方面著力,確保全年新增貸款700億元以上,新增上市企業3家以上。(記者 裴熔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