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公布,明確提出要深化“引金入豫”工程,做優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推動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引金入豫”工程是什么?目前的發展成效如何?
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澎湃動能的根本。因此金融機構數量的多少,決定了一個地區實體經濟能否得到充分滋養,煥發生機與活力。
河南是資源大省,新世紀以來在國家發展戰略以及人口紅利、資源優勢等因素驅動下,經濟社會革新向前,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全省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但是其他眾多省份相比,河南省的金融業面臨發展滯后的困局,亟待提升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例如,金融業長期滯后于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的發展滯后于信貸市場的發展,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滯后于中央和其他地方駐豫金融機構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滯后于銀行業的發展,金融人才培育滯后于金融業發展。除了發展上的滯后,河南省本土金融業還普遍存在“小而分散、大而不強”、產品研發能力不強、金融人才短缺等問題。這對于尚處于趕超階段的河南來說,這是一大發展短板,大力發展金融業在全省上下逐漸形成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河南省“十二五規劃”正式提出,要把發展本土金融和“引金入豫”作為完善我省金融體系的雙輪驅動。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支持城市商業銀行開展戰略合作和跨省、跨市經營,推進農村信用社改組為農村商業銀行或合作銀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以縣為單位設立社區銀行;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境內外金融機構來豫發展,爭取設立分支機構20家以上。
自此,河南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的步伐逐步加快,并在此后與“金融豫軍”崛起相輔相成,成為助推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不僅為河南經濟發展帶來了資金,更為河南金融業培養了高級管理人才,帶來了高級管理技術,為河南省本土金融的聚力發展創造了平臺。
數據顯示,僅整個“十二五”期間,就先后有57家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在豫設立省級分行或分公司,“引金入豫”工程成效顯現,金融體系日趨完善健全。
截至2019年末,河南省銀行業資產總額8.9萬億元,負債總額8.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9%,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年新增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2家,法人總數達到240家。初步形成了種類齊全、適度競爭的金融體系,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保險、證券市場等主體規模也持續擴大,上市后備企業數量快速增加,資本市場融資功能不斷增強。2019年末,河南有證券期貨法人機構3家(中原證券、中原期貨、華信期貨),證券期貨分支機構506家,全年新增分支機構1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37家,全年新增13家。
據《河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0)》顯示,2019 年,河南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突破萬億元,同比多3007億元。其中,表內外貸款較快增長,資本市場融資占比提升,企業直接融資情況改善明顯,企業債券凈融資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分別較上年多159.3億元、62.6億元。(記者 裴熔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