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蘋果期貨掛牌上市,成為全球首個鮮果類期貨品種。經過兩年多的運行,蘋果期貨在服務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同時,期貨業與保險業優勢互補的價格保險產品蘋果“保險+期貨”項目試點也應運而生。這大大提高了甘肅蘋果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12月8日至9日,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一行赴蘭州與甘肅省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調研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魯東升表示,馬鈴薯期貨研發意義重大,甘肅省、定西市政府,馬鈴薯產業相關企業、農戶熱切期盼推出馬鈴薯期貨,鄭商所將提高政治站位,將馬鈴薯期貨研發作為后期品種研發工作的重中之重。
蘋果“保險+期貨”試點已累計承保蘋果現貨12.7萬噸
蘋果期貨自上市以來運行體系不斷完善。
2018年蘋果期貨上市初期,鄭商所就將甘肅納入蘋果“保險+期貨”試點范圍,覆蓋當地8個蘋果主產縣。三年來,投入資金持續增長,試點模式也由單一的分散試點、縣域覆蓋試點向“縣域+分散+農民合作社”結合轉變。
2018年以來,鄭商所共開展試點項目12個,累計承保蘋果現貨12.7萬噸,覆蓋8.5萬畝蘋果地,總保障金額近10億元,惠及農戶超過2萬戶,其中1.4萬戶(占比73%)為貧困戶,除2020年尚未結束的6個項目外,已完成項目產生賠付2579.52萬元,戶均賠付2150元,平均賠付率達82%。參與項目的靜寧縣、秦安縣、麥積區等均為國家級貧困縣。
秦安縣副縣長李虎介紹,“保險+期貨”項目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蘋果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完善了產業發展的保障服務體系,探索出一條金融扶持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李虎介紹,2018年11月初,太平洋保險公司聯合東證、宏源、申銀萬國、渤海、華龍、華泰6家期貨公司共同向秦安縣推廣蘋果“期貨+保險”項目,由政府配套資金、鄭商所補貼、6家期貨公司自籌支付保費,為秦安縣44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880畝蘋果提供保障,總保額超過1億元。2019年初,蘋果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太平洋保險公司甘肅省分公司與各期貨公司積極對接,啟動理賠程序,向秦安縣貧困果農支付賠款421.34萬元,賠付率達到92%,最大限度保障了貧困果農利益。
“2018/19產季凍害導致的減產發生后,當地不少果農一改過去‘聽果商報價估摸賣’的做法,轉而主動和果商議價。”靜寧縣副縣長杜曉光告訴記者,2018年靜寧縣率先開展全國第一批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為300戶貧困戶和1家果業合作社投保蘋果3000噸,保險公司為貧困戶理賠39.63萬元、戶均1321元,為合作社理賠49.81萬元,保障了貧困戶和合作社的收益,為在全省推廣“保險+期貨”模式進行了有益嘗試。
2019年和2020年,鄭商所聯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連續支持靜寧縣實施蘋果“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項目,僅在2020年,就為2140戶“三類戶”(2019年底未脫貧戶、監測戶和邊緣戶)和3個貧困村、10家合作社的3763戶果農投保4.8萬噸,在保費資金來源方面實現農戶自繳保費356萬元,農戶主動參保意識顯著提高。
爭取更多“保險+期貨”項目納入到財政對農業保險獎補范圍
“鄭商所上市蘋果期貨并實施‘保險+期貨’試點,為當地蘋果種植戶提供了堅實的價格風險保障,對穩定果農和銷售企業生產經營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馬再興介紹。
馬再興表示,鄭商所與甘肅省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成功探索出了這樣一個優秀的模式,縣域全覆蓋項目以及各地分散試點的推廣證明了該模式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性,為省財政資金的介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上驳氖遣糠值貐^合作社、種植大戶主動出資參與投保形成良好示范效應,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積極配合,使得“保險+期貨”的資金難題在甘肅取得重大進展。銀行、農信社、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以“保險+期貨”為基礎,創新開展“保險+期貨+信貸”“保險+期貨+訂單農業”等模式,在探索中擴展并優化“保險+期貨”的內涵與外延。
甘肅省原省長、現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在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時多次強調加強農業保險服務的重要性,通過農業保險來有效防控自然和市場“兩個風險”。2019年,中央財政首次在全國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甘肅省爭取到蘋果中央獎補試點10萬畝。
2020年,甘肅省擴大蘋果“保險+期貨”中央獎補試點覆蓋范圍至15萬畝,累計承保蘋果12.3萬畝,項目覆蓋農戶2.95萬戶,其中貧困戶為2.3萬戶。甘肅省將蘋果“保險+期貨”納入中央財政獎補試點,實現了以財政資金為主推動“保險+期貨”項目落地實施的新模式,在財政資金常態化、機制化支持“保險+期貨”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這也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方面的重要探索。
鄭商所相關人員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在全國更多地區、更多農產品品種上積極推廣甘肅經驗,爭取更多 “保險+期貨”項目納入到財政對農業保險獎補范圍;并將繼續加大自身投入,在規范、提質、增效方面推動完善“保險+期貨”業務模式。
全力推進馬鈴薯研發
繼蘋果“保險+期貨”在甘肅成功試點后,甘肅的另一產業品種馬鈴薯正成為鄭商所的關注方向。
甘肅省是我國馬鈴薯的重要產區,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1030萬畝,預計鮮薯產量1550萬噸,種植面積、總產量均位居全國前三。甘肅省馬鈴薯種植區域與省內58個連片貧困地區高度融合,其中全國最大的地市級馬鈴薯產區定西市曾被左宗棠形容為“苦瘠甲于天下”。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為服務馬鈴薯產業發展,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鄭商所大力推進馬鈴薯期貨研發。本次調研中,魯東升一行赴定西市,走訪育種企業、貿易企業、淀粉加工企業和國家級馬鈴薯綜合批發市場,深入了解馬鈴薯品種差異、分級標準、檢驗能力等情況,并針對馬鈴薯期貨研發開展座談交流。
曾在甘肅農科院工作的萊柯土豆總經理李進福表示,與蘋果產業存在紅富士這一主流品種不同,馬鈴薯品種較多,青薯9號、黃金薯、中加2號等眾多品種都有市場需求,按照品種劃分將單一品種確定為交割標的難度較大,需要對馬鈴薯主產區的主流品種進行詳細調研才有可能設計好交割標準,但是工作量巨大。此外,現有檢驗機構主要檢驗理化指標,而現貨市場第一要好看、第二要好吃,肉色、外觀、口感等主觀指標才是決定馬鈴薯價格的關鍵因素。
雖然馬鈴薯期貨研發困難重重,不過魯東升表示,后續鄭商所依然會將馬鈴薯期貨研發作為后期品種研發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總結同為生鮮品種的蘋果期貨研發和監管經驗,努力化解品種繁多、主流品種更替速度快、質檢機構缺失等產業現狀帶來的期貨合約規則設計難題,全力推進馬鈴薯期貨研發,擴大期貨市場服務甘肅發展的覆蓋范圍。(記者 陳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