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鄭州市將通過實施畜牧業結構優化行動、標準化示范場創建行動、美麗牧場建設行動、產業經營延伸行動、現代種業提升行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行動、畜牧科技支撐行動、數字畜牧建設行動、動物防疫升級行動、畜產品質量安全行動等“十大行動”,著力增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畜牧業安全發展基礎,建立綠色發展機制,打造三產融合產業鏈,建立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相匹配的現代生態畜牧業。
畜牧業發展5年目標
鄭州市畜牧業發展的目標是:2025年,全市生豬、肉雞規模化養殖率分別達到85%以上、90%以上,肉蛋奶總產量保持在38萬噸左右;建立確保25萬頭生豬、100萬只肉禽、50萬只蛋禽和5000頭奶牛的應急保供基地;全市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率達100%、畜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99%以上;主要畜禽規模養殖場實現品種優良、技術先進、設施完備、管理規范、生態循環、產品安全,90%以上實現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左右,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穩定在40%左右。
優化畜牧業結構
實施畜牧業結構優化行動。在區域布局上,根據現有養殖發展基礎、城鎮功能和禁養區劃定空間范圍,促進畜牧業從城郊平原向山區丘陵轉移,從沿村沿河向農業生產區轉移。在產業布局上,按照高質量發展和全產業鏈思路,從農牧結合、生態養殖、現代種業、屠宰加工等環節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優勢區集聚,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畜產品產業區、特色畜牧業強鎮。在產業規模上,引導發展以規模化的種養結合為主,主推家庭牧場、適度規模養殖場和大型集約化養殖場三種養殖模式。
推進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升級
按照“品種優良化、設施現代化、防疫規范化、糞污資源化、產品安全化”的轉型要求,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升級。引導年出欄萬頭以上的大型集約化養殖場加快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應用,不斷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引導年出欄1000~10000頭的中型養殖場逐步普及智能化環境控制、自動化喂料、機械化清糞等設施設備;引導年出欄500~1000頭的小型養殖場和家庭牧場強化防疫、糞污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引導屠宰企業完善預冷集配中心、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到2025年,力爭創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5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30個。
5年內建20個美麗牧場
鄭州市鼓勵小規模養殖場(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社會效益,創建牧旅結合家庭牧場。鼓勵中等規模的牧場按照場區布局合理、設施制度完善、生產全程清潔、產出安全高效、資源循環利用、整體綠化美化的標準,創建具有明顯示范帶動作用的市級美麗牧場。鼓勵大型集約化牧場,以“省內領先、鄭州樣板”為建設目標,對場區環境、設施設備、生產清潔、資源利用以及產品安全等全面升級改造,創建對行業發展具有引領帶頭作用的高水平美麗生態牧場。到2025年,創建20個不同模式的美麗牧場,示范帶動鄭州市整體畜牧業提檔升級。
促進畜牧業“接二連三”
鄭州市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畜產品加工儲運、電子商務、休閑體驗等二、三產業發展,促進畜牧業“接二連三”和融合發展。搭建“互聯網+”平臺,發展動物診療、線上線下一體經營等新業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特色精品畜牧業,推出一批有影響的休閑牧業基地和牧旅融合線路,推進特色畜牧業休閑旅游、文化體驗融合發展。加快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冷鮮上市”產銷模式,推動畜產品流通由“調活畜禽”向“調肉”轉變,穩步推進牛、羊、家禽集中屠宰。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推進以綠色為主導的“三品一標”產品生產,打造一批帶動面廣、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畜牧品牌。積極扶持和培育優勢特色畜產品品牌,加大區域品牌建設,做好優質品牌推介工作。
培育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
我市將培育壯大多元化生產經營主體,聚焦聚力人才引進與培養,持續提升新型主體素質,加快構建新型畜牧業生產經營體系。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引導傳統養殖戶擴規模、提檔次、上水平,成為畜牧業土專家、領頭羊;鼓勵大學畢業生投身畜牧業,吸引一批有鄉愁、想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有學歷、能創新的“農創客”、網商電商能人從事畜牧業生產、經營、流通服務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新型畜牧人300名。
完善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平臺
鄭州市將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平臺,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跟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加大智慧監管力度,依托電子檢疫出證平臺,加快動物檢疫申報、規范化檢疫、備案、報驗、落地報告等數字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進檢疫、定點屠宰管理檔案的規范化建設。加強調入動物及其產品流通監管,大力提升跨區域調運畜禽產品動物防疫和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在活畜禽、禽蛋品類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倒逼生產者落實主體責任。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獸藥經營環節全面實行“二維碼”追溯監管。加強市、縣兩級畜產品質量檢測檢驗能力建設,完善設施設備,強化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提升風險預警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并將違法行為納入征信系統。(記者 武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