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突出地表現在:試點示范實現突破,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項目建設成果豐碩,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融合發展加速推進,綠色發展效果明顯。
鄭州制造影響力不斷提升
我市積極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后獲批鄭洛新“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國際通信專用通道城市、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和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信家居獲評國家工業設計中心,我市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實現“零突破”。培育省級以上各類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平臺)1200個,其中國家級151個,鄭州制造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13家
我市堅持調整存量與優化增量并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編制出臺《中國制造2025鄭州行動綱要》《鄭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規劃計劃20余個,出臺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N”政策體系。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2019年七大主導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為77.9%,比2015年(71.7%),提高6.2個百分點,六大高載能產業比重下降到33.8%,比2015年(40.2%)下降了6.4個百分點。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食品、鋁及鋁精深加工6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集群,涌現出富士康、宇通客車、東風日產、上汽乘用車等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13家。全市汽車產能由2015年的83萬輛增長到2019年的160萬輛,宇通客車是全球最大客車生產企業;中鐵裝備主要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鄭煤機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綜采技術和裝備供應商;速凍食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人造金剛石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20%。
工業項目投資累計突破2800億元
我市項目建設成果豐碩,成功引進上汽乘用車、恒大新能源、奧克斯、華為、海康威視、紫光集團、中國電子、中軟國際、APUS、合晶科技、浪潮集團、創新科等億元以上項目500余個,簽約總金額近7000億元。上汽乘用車項目于2017年1月22日簽署合作協議,6月30日總裝線首車下線,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鄭州速度”。持續推進智能化、綠色化、企業技術改造,建立市、縣(區)、企業三級一體化項目服務平臺,著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十三五”以來,全市工業項目投資累計突破2800億元,中鐵智能裝備產業園、恒大新能源動力電池、上汽大數據中心等626個重點項目順利開建;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海馬第三工廠、鄭州合晶硅一期、裕展精密、虜克電梯等659個重點工業項目順利竣工或達產。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048家
據了解,旭飛光電的“光電顯示用高均勻超凈面玻璃基板關鍵技術與設備”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宇通客車的“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中鐵裝備的“異形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設計制作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48家,累計創建制造業單項冠軍5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培育單位6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9個、質量標桿35個、工業設計中心5個、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5個,工業創新發展水平明顯提升。2016~2019年,全市高技術產業年均增長超過10%,分別為13.6%、19.9%、12.4%和10.9%,占全市工業比重提升到20.3%,比2015年(15.5%)提高4.8個百分點。
我市編制實施了《鄭州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2018~2025年)》《鄭州市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成功舉辦第三屆全國服務型制造大會、兩屆世界傳感器大會、兩屆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和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建成省、市信息安全產業基地,啟動中原傳感谷建設。累計創建國家級信息化類試點示范項目50個、省級信息化類示范試點項目146個。大力實施“百千企業上云”計劃,推動“工業大腦”建設,全市“上云企業”達到1.3萬家,占全省的40%。獲評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4個、省級43個。強化國防科技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攻關,鞏義市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成為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并且,綠色發展效果明顯,建成綠色工廠33個。(記者 徐剛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