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原建設進展咋樣?我省公共衛生體系來建設完善計劃是啥?……9月25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對全省醫療衛生工作開展專題詢問。
兩個多小時的專題詢問中,11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帶著一個個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面對面提問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省政府副省長戴柏華以及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等8部門負責人到會應詢。
[關注1]
我省推進健康中原建設進展情況如何?有哪些不足?下步打算是啥?
對于該問題,省政府副省長戴柏華首先進行了回答。戴柏華介紹說,去年以來,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推進健康中原行動的實施意見》《健康中原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原行動(2020-2030年)》,確定了15個專項行動、26個考核指標和75個工作指標,構建了健康中原行動的政策框架體系和考核指標體系,明確了健康中原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今年4月,省健康中原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了《健康中原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各專項行動2020年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全省17個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均已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出臺健康中原行動具體實施方案。目前,全省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部門協同的推進機制,凝聚了推進健康中原建設的工作合力。
當前健康中原行動推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個別地方重醫輕防思想仍較突出,預防為主的理念貫徹落實不到位;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還不夠高,健康生活方式尚未全面普及;健康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治理模式。
[關注2]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我省公共衛生體系暴露了哪些短板?未來建設完善計劃是啥?
對此問題,省衛健委主任闞全程介紹說,這次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戰,更是一場大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省衛生健康系統86萬醫務人員與全省1億人民同舟共濟,形成了堅強穩固“中原防線”。截至9月24日,我省連續180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
在大戰中,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和醫務人員積累了經驗,也暴露出應急能力不強、疾控力量不足、基層救治水平不高等薄弱環節。對此,省委、省政府就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推進更高水平的健康中原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納入《河南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若干政策措施》,重視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實施一批公共衛生領域重大項目,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公共衛生項目123個、總投資74.2億元;省級安排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等36.9億元資金直達市縣。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方面: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疾控中心升級生物安全二級(P2)實驗室,每個支持500萬元;98個縣(市)(鞏義、登封、滎陽、中牟、博愛、范縣、宜陽7個縣市已經建成)疾控中心新建P2實驗室,每個支持300萬元;92個縣(市)(登封、鞏義、中牟、汝州、滑縣、鄧州、桐柏、鎮平、夏邑、睢縣、鄲城、太康、項城13個縣市已經建成)依托1所綜合醫院新建P2實驗室,每個支持300萬元。目前,全省已有341所醫療衛生機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按目前1:5混檢方法,單日最大檢測能力達到100萬份。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方面:省級依托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一附院、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建設3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每個支持1億元(中央資金);各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依托1所實力最強的綜合醫院新建或改擴建傳染病醫院,每個支持1000萬元(省級資金);每個縣(市)依托1所實力最強的綜合醫院建設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其中13個貧困縣(市)納入中央健康扶貧工程,每個項目最高支持5000萬元,其余40個貧困縣(市)(中央支持1100萬元、省級安排500萬元)和52個一般縣(市)(中央支持900萬元、省級安排500萬元)實施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提升項目。
[關注3]
全球疫情尚在繼續,如何持續加強防控?
據闞全程介紹,秋冬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我省將持續完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
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加強農貿市場監測,每周對冷鏈食品進行核酸檢測。嚴格藥店退熱、止咳等藥品銷售管理,在出現確診病例地區實施實名登記制度。整合疫情直報系統、發熱門診、藥店、檢測機構等大數據平臺,發現異常情況,2小時內完成網絡直報。
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對已經建成的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P2實驗室盡快組織驗收,使每個縣(市)疾控中心和至少1所縣級醫院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其他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能夠提供核酸檢測(采樣)服務,完成城市檢測基地和公共檢測實驗室建設,推廣1:10混檢方法,年底前全省單日檢測能力達到150萬份。
進一步做好救治準備。全省148所定點醫院設置合格隔離病區床位11523張(其中重癥監護病房床位4309張)、負壓救護車194輛,均儲備了30天滿負荷運轉需求量的物資藥品。省市縣三級專家組成員由816名增加到6226名,工作梯隊保持應戰狀態。確保疫情發生時,定點醫院在48小時內整體騰空。
進一步加強境外疫情輸入防范工作。在實施遠端核酸檢測的前提下,加強口岸檢疫檢測,堅持人、物同查,強化海關、醫療機構等單位與鄭州市的協同配合,確保各項工作全流程無縫對接、閉環運作;合理設置隔離服務點,完善隔離場所設施,建立工作人員交替輪換機制,確保各環節安全有序。
扎實做好大型活動疫情防控。按照“誰舉辦、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原則和“一會一案”要求,壓實屬地責任和舉辦單位主體責任,細化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聚集性疫情發生。
[關注4]
我省提升醫保基金管理水平有哪些重要舉措?“住院能報銷,門診不能報銷”的問題咋解決?
對此問題,省醫保局副局長劉培峰介紹,一是抓源頭管理,穩住醫保基金的基本盤,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積極配合稅務部門加強征繳工作,實現應保盡保、應收盡收。去年,全省參保人數達到1.0289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當期收入1177億元,支出1126億元,統籌基金累計結余508億元,醫保基金總體運行平穩。二是抓統籌管理,提高基金統籌層次。做實市級統籌,把各縣(市、區)的醫保基金,集中歸集到省轄市,實行統收統支、統一管理,做大醫保基金池子,增強共濟能力,有效防范風險。三是抓過程管理,提升基金使用效能。降藥價。通過開展集中帶量采購、藥品全國價格聯動、耗材全省價格聯動,切實把藥價降下來。抓總控。全省實行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總額預算指標,完善動態調整機制,引導醫療機構主動控費。抓改革。主要是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多元化、復合式支付方式,增強醫保基金使用效能。積極探索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進一步完善病組分類更加科學、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的醫保支付體系。四是抓監督管理,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去年以來先后開展三次專項行動,全省核查定點醫藥機構68000多家,處理違規醫藥機構13000多家,拒付和追繳醫保基金8.17億元,起到了震懾作用。
此外,劉培峰就參保群眾普遍關注的“住院能報銷,門診不能報銷”的問題作了說明。
據介紹,去年我省出臺《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指導意見》,今年元月1日起已全面取消城鄉居民個人(家庭)賬戶,開始實施城鄉居民門診報銷制度。關于職工門診統籌,國家層面的政策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正在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待國家文件正式出臺后,我省將盡快出臺省級層面實施意見,補齊門診共濟保障的短板,實施門診統籌,讓廣大參保群眾盡早享受到改革紅利。
[關注5]
“十四五”期間,我省擬重點解決的醫衛健康方面重大問題有哪些?
據省發改委主任何雄介紹,我省“十四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中,促進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主要是推進“一個行動”、實施“三大工程”、發展“一個產業”。
一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原行動。推動衛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二是實施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立足常態化防控需要,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建設強大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三是實施醫療衛生機構高質量發展工程。著力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加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醫療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縣域醫療中心“四級”中心建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的需要。四是實施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堅持以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聚焦婦幼、兒科、職業病、心理健康等重點領域,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和保障能力。五是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以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健康需求為導向,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深化跨界融合,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全方位生命周期的健康產業體系。其中生物醫藥產業要力爭3-5年達5000億的規模。要抓好與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復旦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大力發展創新藥、現代中藥(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