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鄭州實行不動產統一登記,截至9月5日,已經進行了12天,其中有8個工作日。在這段時間里,因為兩個部門之間的業務銜接問題,很多市民、房產中介等,經受了前所未有的等待和煎熬。
河南商報記者多方打探,經過幾番協商,截至目前,上述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處理結果。
【最新進展】
已經有了“基本原則”
但細節不便透露
9月5日,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鄭州市房管局辦事大廳和鄭州市國土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及個別分中心打探。房管部門咨詢窗口的工作人員稱,截至目前,還沒有新的通知下達,市民辦理房產交易,仍需要在網簽時提供房產證原件。國土部門登記中心的工作人員稱,也沒有收到上級領導下發的解決方案,目前,辦事群眾可憑借預約服務單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在鄭州市政府的協調下,兩部門曾三次坐在一起商討解決之道。9月5日,河南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關于房產證留存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了一些處理的基本原則,基本原則是什么?解決方案是什么?是房管部門已經留存的房產證整體移交,還是登記中心不再收取房產證原件?其稱,雖然已有定論,但細節問題不便透露,“重在執行”。
當天,相關部門再次召開內部會議,商討后續工作的對接問題。
【全民關注】
不動產登記成熱點話題
河南商報記者從8月20日開始至今,持續關注鄭州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開展。
一部分在鄭州進行房產交易的購房者和房東致電河南商報記者稱,不動產登記新政策的實施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辦事進度,有用過橋資金進行貸款解押的,每天要支付千元利息,有遲遲等不到監管賬戶放款通知的,急用錢卻沒轍。一些來自上海、廣東、福建等地的投資客稱,他們原本全權交給房產中介打理房產,卻因為鄭州不動產登記的開展而遲遲無法回款。
不少鄭州本土房產中介企業老總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懇請幫忙呼吁,盡快解決兩部門之間的問題,因為房東毀約已成風,還有人要打官司,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已經變成了“安慰客戶”。
部分銀行信貸人員稱,不少客戶反映這個問題,導致銀行無法正常放款。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某分中心一位高層領導也向河南商報記者說:“這件事確實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困擾。不過,作為分中心,我們只能按照市中心的安排做好本職工作。期待早日解決。”
【新聞1+1】
辦不動產登記
“30個工作日”能否縮短些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第二十條明確規定: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自受理登記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手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鄭州市國土局有關負責人稱:“我們會盡快為申請人依法依規辦結。不是非要拖到30個工作日才發證。”
有申請人質疑:“過去房管部門7個工作日辦結,怎么不動產登記要這么長時間?”
上述負責人解釋:“過去房屋管理部門只辦理房屋登記有關事項。我們在對申請登記的房屋進行權籍調查時,處理的不僅僅是房屋的信息,還包括土地的信息,我們要將房屋的登記信息和房屋所在土地的信息通過技術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生成不動產登記簿和不動產單元號。因此時間會比單純房屋登記長一些。”
該負責人說,現階段,技術工作也就是權籍調查工作必不可少。權籍調查在起步階段難度必然會很大,登記辦理時間會隨之延長。但權利人辦理初次不動產登記后,不動產登記機構的數據庫會越來越完整,那么今后申請人再申請辦理相關登記時,就會大大壓縮辦理時間。
記者手記
老百姓已經等不起了
從鄭州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開展前夕,河南商報記者就一直在跟蹤報道,很多實用性較強的便民信息第一時間送達讀者。
關注的同時,河南商報記者也有隱憂。這種隱憂,就是部門之間的銜接問題。河南商報記者最關心的,是部門之間處理問題的態度、思路和行動力。
不動產登記與交易管理分離以后,最核心的是相互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銜接問題。如何有效銜接非常重要,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房產證的“歸屬”,已成為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的阻礙。自始至終,這個問題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協調解決方案。
老百姓等不起,一天損失利息1000多元,誰來負擔?
不同的法律法規及部門規章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制定的,分別承擔了不同時代的社會功能。從目前來看,不能簡單地說誰對誰錯、誰是誰非、誰大誰小、誰強誰弱。說到底,這是一個“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否把百姓利益放到第一位”的原則問題。
確實,對于不動產統一登記這項新工作,總要有個逐步推進的過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部門之爭,解決爭論中產生的問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最基本的經驗總結,是歷史財富,不能因為一次不動產登記改革而棄之如敝屣。
老百姓已經等不起了。那么,誰來負責解放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