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黃帝故里”這張耀眼的“文化名片”外,新鄭還有著另外一張閃亮的名片——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不久前,“2016年中國縣域經濟100強”榜單揭曉,河南5縣(市)上榜。其中,新鄭排名第58位,已連續三年成為縣域經濟河南榜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鄭市是全省唯一進入全國財政百強的縣(市)。
屢獲“百強縣”殊榮、“奪冠”河南縣域經濟,新鄭究竟靠的是什么?8月24日,面對記者的采訪,新鄭市委書記劉建武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近年來,新鄭市搶抓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三區疊加”機遇,深入實施“雙融入、雙承接”(融入鄭州都市區和航空港區,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和鄭州產業輻射)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大的跨越。
“新鄭答卷”的精彩源自于實干。產業興,則縣域興。發展縣域經濟,新鄭著力打好“產業牌”。今年上半年,新鄭三次產業結構比重優化為3.1∶50.7∶46.2。如此優良的產業比,所折射的正是新鄭實力。近年來,新鄭以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通過“中國紅棗第一股”好想你棗業、“中國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以及君源有機農場等新型農企的示范帶動,已形成了農業規模化經營、集群化發展的新模式。
新鄭多次上榜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依靠的并非只是農業產業化集群這“一指強”,而是“集團式”作戰的三大主導產業集群:食品加工業、生物醫藥業、商貿物流業。2015年,新鄭三大主導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56.4億元、61.1億元、226.3億元,占新鄭GDP比重為55.8%。
開放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近年來,新鄭市圍繞培育壯大“三主三輔”產業體系,堅持開放招商、優化營商環境,以前從不到縣級城市布局的IBM來了,華潤來了,法國圣戈班也來了……新鄭現代產業體系骨架越發豐滿、經濟發展后勁越發厚實。
厚植發展優勢,新鄭怎么干?一張宏偉“藍圖”已然畫定。未來五年,新鄭市將以現代田園臨空經濟強市建設為統攬,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以生態宜居環境為保障,協調推進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生態建設,著力打造實力、宜居、活力、幸福、美麗、文化、平安“新鄭”,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臨空經濟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