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范昭)8月3日晚,大河網(www.dahe.cn)記者從鄭州市中原路塌方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了解到,鄭州市政府第三次組織省內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中原路兩處路面塌陷原因進行分析。
與會專家經現場勘察、查閱資料、討論分析,形成了統一意見。同時,鄭州市政府還組織省會建筑、規劃、地質等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中原路地面塌方的安全搜救和防止次生災害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證,形成了論證意見。下一步,搶險指揮部將按專家組建議,邊搶險加固,邊搜救張帆。
中原路兩處路面塌陷現場情況
1、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路面塌陷情況
塌陷位于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施工圍擋區邊緣,該處供水管道管材系1976年鋪設的老式灰口鑄鐵管。經現場察看,并與防空洞分布圖對照,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防空洞穿過塌陷區域。
2016年8月1日16時50分至18時10分,鄭州市發生強降雨,據鄭州市氣象臺防汛汛情通報,附近的中原區政府觀測點1小時20分降雨量達66.4毫米。
鄭州市自來水公司調度室于當日18時監測到運行的供水管網壓力突降,中原路桐柏路交叉口路面出現塌陷,搶險技術人員現場發現供水管道、四通及閥門均發生沉降、斷裂,管道四周局部塌方約40平方米。
據現場觀測,大量水土被沖入地下,據人防部門介紹該段防空洞內存在90厘米左右深的淤泥。
2、中原路與文化宮路交叉口東路面塌陷情況
塌陷位于中原路與文化宮路交叉口向東60米北側非機動車道及花壇,供水管道為1976年鋪設,管材為鋼筋混凝土管。
經現場察看,并與防空洞分布圖對照,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防空洞穿過塌陷區域。
現場塌陷區約400平方米,局部深度7至8米,DN800鋼筋混凝土管掉落到坑內,防空洞磚砌豎井的斷裂面暴露在塌陷坑的側壁。
塌方原因分析
1、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路面塌陷原因
今年入汛以來,多次強降雨造成現場附近發生沉降,引起DN800主干管管道和閥門基礎下水土流失。
8月1日下午強降雨造成DN800×400四通及閥門井突然沉降,誘發管道斷裂,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處路面塌陷約40平方米,大量水土進入該處管道下方穿過的防空洞。
2、中原路與文化宮路交叉口東路面塌陷原因
由于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路面塌陷,引起大量水土涌入防空洞。據人防部門提供防空洞分布圖,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塌陷處下方防空洞和中原路與文化宮路交叉口塌陷處下方防空洞是連通的,因水土浸泡,造成該處防空洞局部塌陷,致使該處路面、花壇及供水管道塌陷,路面塌陷后的水土涌入防空洞。
8月3日上午,鄭州市政府組織的省會建筑、規劃、地質等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中原路地面塌方的安全搜救和防止次生災害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證。
專家在現場勘查后,聽取了人防、消防、公安、自來水公司等各方面情況介紹,查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最終形成意見如下:
1、針對塌方坑槽周邊的兩棟危樓,立即采用反壓措施,確保安全。
2、在保證樓體和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采取加固措施。
3、在施工中需采取拉起警戒線等強制管理措施,避免周邊無關人員進入。
4、在搜救過程中,針對塌方處做好防雨措施。
5、兩棟危樓及周邊建筑物的位移監測。
6、在做好安全防護基礎上,加大在塌方下游防空洞中的人員搜救力度。
同時,專家組建議:
1,在道路市政管線的維護修復之前,必須對到道路下的防空洞走向進行排查,對其進行處置,防止繼發事故發生。
2、當前正值大汛期間,建議市政府應盡快組織力量對本次事故原因相似的老舊市政管線與防空洞交叉的其他路段進行排查,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3、建議按照國務院關于建設綜合管廊的有關精神,抓緊城市干道下的綜合管廊建設,把市政管線全部納入管廊中運行,保證城市安全。
據中原路塌方現場搶險救援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中原路文化宮路塌陷處位于防空洞通風口,由于暴雨及斷裂的自來水巨大的沖擊,有可能將失蹤的張帆吸入防空洞內。
目前,塌方現場已經多次進行清理,搜救犬也在8月2日傍晚分三次進行搜救,除電動車和衣物等未發現失蹤人員信息。
下一步,搶險指揮部將按專家組建議,邊搶險加固,邊搜救張帆。由于防空洞缺氧,加上有水和一米左右高的淤泥,有些地段淤泥更深,需先抽干防空洞中的積水,然后再動用武警消防官兵帶防護設備一米米挖,全力搜救,絕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