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去年6月開展了問卷調查,覆蓋全國100所高校。結果顯示,30%的高校內不再有實體書店,78.57%的高校以教輔類書店為主。
近日,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我省部分高校如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正在嘗試在圖書館內開實體書店的合作新模式,這一探索有望成為未來高校書店發展的一種趨勢。
一邊是舉步維艱的實體書店尋求創新轉型,一邊是藏書豐富的高校圖書館亟待創新管理,兩者的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補短板】
讀者需求作導向
7月11日,在河南工業大學蓮花校區圖書館一樓的大河書吧門口,一張“您選書·我買單”大海報赫然入目。“這是我們書店跟圖書館采編部聯合舉辦的活動,學校師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然后只需要在書吧填寫一張薦購表就可以現場借閱,由圖書館購買或者直接購買享受打折優惠。”書店經理趙梅介紹。
這是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的一項管理創新,改變了過去一般按總體規劃采購圖書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以師生需求為導向,推動館藏資源科學建設。
這家大河書吧,是大河書局開辦的全省第一家高校圖書館書店。“圖書館采購周期長,從師生薦購圖書到上架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相比之下書店更新速度快,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廣譜表示,書店的引進方便了讀者決策采購的推行。所選圖書利用率明顯提高,從而提高了館藏圖書的質量。
“以前許多學生把圖書館當自習室,用書或水杯‘占位’,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混亂。我們借鑒書店先進管理理念,采用刷卡預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劉廣譜說。
【重體驗】
多元經營顯特色
步入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內800多平方米的大河書吧,濃烈的咖啡香、茶香伴著書香氣息撲面而來。暖黃色的燈光下,書架之間錯落有致擺放著柔軟舒適的沙發,一種轉角遇見你的感覺讓人心生歡喜;眾多個性、時尚、精致的文創產品,則與圖書形成了完美交融。
此時雖是暑假,依然有不少留校復習考研的學生在這里復習、閱讀。土木工程系的大三學生劉燕已經看了兩個多小時的書,她說:“在這優雅環境里讀書,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
開展多元化經營是校園圖書館書店的一大特色。鄭州大學圖書館“時間的顏色”書店、河南大學圖書館治善軒書店也不例外,即通過文化附屬品來深挖需求空間,維持書店的基本運營。不僅購書打折,書店還匯集了文創產品和飲品西點。此外,書店還會開展文化沙龍、名人講座、簽售會等文化活動。
“時間的顏色”書店張經理向記者闡釋書店定位,“我們經營的是書店,更是文化體驗。書店打造的是一種文化休閑的生活方式,它提供的體驗式服務,這是網絡書店所不能代替的。”
【新模式】
合作共贏利推廣
日前,11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引導和推動高校加強校園書店建設,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達到一定建設標準的校園書店,沒有的應盡快補建。
對此,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汪振軍認為,大學師生是一個以讀書和傳播知識為職業的社會團體,理應成為全民閱讀的中堅力量和帶頭人。校園書店是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這對于構建高校健康文化生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河南工業大學圖書館館長劉廣普表示,高校圖書館書店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精準閱讀服務,方便了學生讀書、購書。每年4萬冊新書給師生免費閱讀,相當于圖書館零投入建立了一個新書閱覽室,節省了校方的人力和經費。“‘圖書館+書店’強強聯合的合作方式,在全省高校圖書館業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省內外高校及社會團體紛紛前來考察交流。我認為這種模式很值得推廣復制。”
書店的優勢在于新書多、數量多,對讀者需求反應靈敏。大河書局總經理李建峰表示,書店在及時充實圖書館配資的同時,消除了與網絡書店相比的價格劣勢,雙方合作揚長避短,可謂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