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河南省集中爆發了多起投資擔保公司“跑路”的案例,造成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可5年快過去了,非法集資形勢依然嚴峻,這主要是因為非法集資“游戲”的操縱者不斷祭出騙人新花樣,尤其是借助“互聯網”金融等外衣,更具迷惑性。
非法集資有哪些“變異”,明顯特征是什么?面對各種誘惑,市民應如何保持警惕?除了非法集資,鄭州還有哪些典型經濟犯罪案件?昨日,鄭州警方在召開的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新聞通氣會對此進行了說明。
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成經偵工作重點
昨日上午,鄭州警方召開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新聞通氣會,同時還在綠城廣場開展了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集中宣傳日活動。
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李奎業在會上通報稱,2015年鄭州市經偵部門共立案近兩千起,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近千人,挽回經濟損失20多億。全年,嚴打偵辦各類非法集資案,共立案偵辦非法集資案件百余起,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200余名,挽回經濟損失15億元左右。
除此以外,鄭州經偵還對涉及民生、社會關注的假冒偽劣犯罪和網上售假犯罪保持高壓態勢。2015年共偵破各類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近400起,抓獲嫌疑人近500人,涉案金額近1億元。另外,鄭州經偵還全力推進“獵狐2015”抓捕境外經濟逃犯轉型行動,被公安部評為“獵狐2015”全國先進單位。
“2016年,鄭州經偵將繼續把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案件作為工作重點,同時組織和開展各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經濟犯罪,尤其是危害民生的‘食藥環’案件和坑農害農案件,要露頭就打……”李奎業表示。
3起典型經濟犯罪案件,值得市民警惕
在會上,鄭州警方還通報了偵破的多起經濟犯罪案件,這些經濟犯罪呈現出跨地區串聯態勢,以投資、咨詢、資產管理、服飾、商貿、傳媒、貴金屬等形式偽裝,花樣翻新。以下為警方通報3起案件的梳理:
1.偵破“e租寶”網絡非法集資案件
2015年12月,鄭州警方成功參與偵破一起“e租寶”網絡非法集資案件。民警介紹,上海鈺申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通過組織公司員工發放鈺城集團總公司印制的宣傳頁等形式,宣傳推廣e租寶投融資平臺,招攬集資客戶,并以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等投資項目為借口,與客戶簽訂固定期限的電子合同或紙質合同,許諾固定收益,通過互聯網APP客戶端吸收客戶資金進入e租寶綁定的個人賬戶。“e租寶”網絡非法集資案件是利用網絡進行非法集資的新型經濟犯罪。
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張成偉說,“e租寶”案件,鄭州共涉及1500多名受害者,涉案金額6000多萬元,警方抓獲“e租寶”鄭州分公司涉案人員30多名。
2.跨境偵破承兌匯票詐騙案
2015年5月21日,鄭州經偵部門將涉嫌合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戴某從香港遣返,成為大陸首例自中國香港遣返的外逃犯罪嫌疑人。據專案組民警介紹,60多歲的戴某系廣東人,涉事鄭州兩家公司承兌匯票詐騙案件共600多萬元。
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收到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由于急需資金,往往在兌付時間到期之前進行承兌匯票貼現或者用于質押融資,由于在銀行貼現需支付一定的貼現利息,有一些公司和個人就用低于銀行貼現利率的利息開展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和買賣業務,這也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空殼公司以低息貼現為誘餌騙取企業的銀行承兌匯票,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偵破“河南澳華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非法勞務輸出案件
據警方介紹,河南澳華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不具備介紹人員出國務工的資格,卻打著“技術簽證+境外安排”的名義,介紹人員出國打洋工。可很多人繳納了2萬到3萬元不等的中介服務費后,卻一直無法出國。另外,該公司還涉嫌委托他人代為招收工人出國勞務,并承諾給予一定的抽成,使得規模迅速擴大。目前,該公司四川籍嫌犯已被警方抓捕歸案。
非法集資出現“變異”,更具迷惑性
昨日,鄭州警方以及工商、稅務、銀行等十多家部門在綠城廣場舉辦的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集中宣傳日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其中非法集資案件最受市民關注。
據警方披露,鄭州市第一波擔保行業被清退后,大部分從業者另辟蹊徑成立資產管理、投資咨詢、小額貸款、金融服務等公司繼續從事民間借貸業務。另外,一些汽車租賃、物流、古玩、貴金屬理財、礦產開發等多種公司也紛紛涉足民間借貸。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涉農企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實體也開始吸儲,另外還有不少公司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行非法集資之實。其中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行為和汽車租賃公司涉嫌非法集資行為最具迷惑性。
近一年來,全國范圍內利用P2P網絡借貸從事非法集資的案件大量爆發,風險迅速蔓延。2015年底,鄭州市立案偵查此類案件3起(e租寶、樹誠、萬鼎),同時受理了泛亞、中誠、JNS理財平臺、聚寶金融理財、中州易貸、消費通等多起報案線索。
此類案件中,犯罪分子先注冊成立公司,再以公司名義在互聯網上組建網站,在網站上推出各類投資項目,采取夸大宣傳及高額返利承諾,吸引社會公眾注冊成為會員,后通過網站進行投資。網站上提供的投資項目多有名無實,或以銷售數量有限的商品掩人耳目,詐騙行為難以察覺。網站不需要會員操作而由公司代為管理,會員只需要購買投資項目,利用網銀轉賬即可。此類案件參與人數眾多,涉及地域廣泛、電子數據量巨大,海量電子數據需要公安機關及時收集、統計、核實、甄別,偵辦難度大、耗費警力、精力、財力。
另外,近年來,鄭州市發生多起汽車租賃(服務)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件,鄭州市公安機關現已立案偵查百年租車、金基汽車租賃2起案件。此類案件中,汽車租賃公司以多種掩人耳目的方式非法吸儲。
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貪一時便宜
昨日,在宣傳日活動現場,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張鐵嶺向記者分析了目前非法集資犯罪在作案手段上出現的新特點,并給出了防范和提醒建議。
張鐵嶺分析說,通過梳理分析,當前非法集資犯罪嫌疑人多以投資國家扶持項目、環保工程、房產開發、扶持小微企業等虛假名目,偽造相關手續、合同,使廣大市民信以為真實施誘騙。也有一部分案件則是,犯罪嫌疑人以募集資金名義,將投資人吸納為公司員工、會員,從心理上拉攏投資人,使其逐步放松警惕。還有一部分則是資金掮客利用“熟人”關系,向朋友、同學等鼓吹投資的低風險、高收益,并愿意以個人信用做擔保,誘騙集資客戶錢財。另外,隨著當今網絡眾籌、電子支付的普及,不排除個別公司、企業利用互聯網支付功能進行非法集資的可能。
“不管非法資金手法如何翻新,如何換包裝換玩法,不管前期如何給予小恩小惠,其最終目的還是要騙取市民手中的本金,希望廣大市民能提高警惕,不要被一時的眼前利益所迷惑。”張鐵嶺提醒說。線索提供閆亞平孫燕
新聞鏈接
打擊經濟犯罪,去年全國破案20.7萬起
據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活動戰果豐碩,去年破案20.7萬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70余億元。這是記者15日從“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活動上獲悉的。
據公安部介紹,當前受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經濟犯罪活動總體上仍處于高發態勢,特別是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證券期貨領域犯罪多發,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蘊涵的經濟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假幣、銀行卡詐騙、制假售假等經濟犯罪發案量較大,犯罪手法不斷翻新,迷惑性、欺騙性較強,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據介紹,公安機關下一步將繼續保持對經濟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堅決依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國家經濟安全,嚴密防范并積極化解各類經濟犯罪潛在風險,全力護航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