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8日訊(記者 張增艷)昨日,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在第五屆領航·住房租賃產業國際論壇上發布了《邏輯換軌與策略重鑄:2023中國住房租賃市場資產管理洞察報告》,闡述在不動產金融邏輯框架下,住房租賃市場投資機構與品牌運營的策應行動指南。
為此,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跑通、規模持續擴大,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進而驅動住房租賃行業從開發邏輯向不動產金融邏輯轉變。
行業底層邏輯換軌
去年8月,華潤有巢等首批四只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集中上市。據報告統計,目前擬申報發行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達7只,上市后我國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規模將超百億。
報告指出,隨著規模持續擴大,將驅動行業的底層邏輯向不動產金融邏輯換軌。現行住房租賃市場主體多持“開發邏輯”,而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則可以幫助住房租賃市場主體回收部分資金、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擴募、再投資,形成穩健、長周期的循環。在新的框架下,租賃住房被視為投資組合標的,其考量指標從單純的盈利能力擴展成為一系列資產管理的目標。
趙然解釋稱:“在不動產金融邏輯的框架下,培育孵化租賃住房項目,通過REITs等創新金融工具實現資金回收,再循環滾動投資、擴大租賃住房和管理規模,最終建立完整的租賃住房資產管理閉環,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相應地,市場主體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組合也會發生變化。報告指出,在不動產金融框架下,資產培育、REITs發行、擴募調整等立足于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將得到凸顯。
市場主體需重筑護城河
隨著行業規則發生變化,投資機構、品牌運營商均需要轉變思路、重筑護城河。
報告指出,不動產金融邏輯更強調對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即涉及底層資產識別、建筑效率管理、運營效率管理等更加復雜的范疇。趙然坦言:“投資機構需要一直提醒自身,住房租賃是微利行業,利潤是‘摳’出來的。必須看得更全、更長、更細,以收益率倒推擇址、定位、建筑能效等等動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