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排骨、白菜豆腐、燒雙菇……喝一口玉米粥,還略有一點燙嘴!10月16日正午時分,金水區藝術小學校園里滿是飯菜香,3個校區、3429名學生正在分享豐盛的校內午餐。
洗手池旁,二年級二班的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仔仔細細地進行餐前洗手消毒。
打飯處,四年級的孩子們正在按秩序領餐,整個過程無人喧嘩無人插隊、相互禮讓有序,每一位領到飯菜的孩子,都不忘對就餐管理員道一聲謝謝。
教室里,一年級一班的孩子們已經開始用餐,三菜一湯、一份主食、一份沙琪瑪點心,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人人踐行“光盤行動”。
吃完飯的孩子們,無須提醒,默默收拾好餐具,一一將其放在指定的回收車里,再返回自己座位清理桌面、桌椅周邊和個人衛生……
眼前這一切,是鄭州市推行省會中小學校內供餐的一個美好縮影。
據介紹,在此之前,由于省會中小學校作息時間與家長上下班時間不同步,尤其是隨著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孩子們的午餐保障成為讓不少家庭煩惱的一件事。
為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困難,辦人民滿意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去年9月,鄭州市內九區相繼啟動中小學午餐供餐工作。其中,10月8日,鄭東新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在校午餐供應服務,首批實現了轄區內69所公辦中小學的校內午餐全覆蓋。并且,為了保障學生營養均衡,學生配餐每頓飯是三菜一湯一飯,其中菜品是兩葷一素,并且要保障兩周內的學生菜單不重樣。
隨著全市中小學校內供餐服務不斷推進,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等各地也相繼啟動實施新政。為了讓孩子們吃得安全又放心,教育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推出了多種供餐服務模式。
金水區針對學生多、校內面積不足,可新建、改擴建廚房條件有限的學校,依托校外配餐企業建設“衛星廚房”,通過“中央廚房+衛星廚房”模式,由具有校外供餐資質的企業“中央廚房”對食材原料進行初加工,每天配送至由該企業運營的學校衛星廚房后,進行熱調理烹飪、餐盒分裝后送到學生手中。
二七區采用“政府引導,學校主體,家長分擔,社會協同”四項統籌供餐模式,按照“透明、自愿、公益”三項原則,中學以校內食堂供餐為主、小學以校外配餐為主,通過“試點學校、試點區域以點帶面”延展推進。
針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午餐供餐,管城區按照“一校一策、一校一案”原則,每個學校都要制定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午餐供餐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校長第一責任人制度,確保供餐安全。
統計顯示,省會市內九區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535所,在校中小學生近59萬,其中34萬余學生目前有在校就餐需求,占學生總數的57.6%。在全市各部門的不斷努力下,截至目前,市內九區已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午餐供餐全覆蓋,省會中小學午餐供餐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為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幸福感。在現有基礎上,下一階段,省會將持續全面推動全市中小學午餐供餐工作。一方面,各地將加大投入,積極穩妥引導食堂由托管轉向自營模式;另一方面,各地、各學校是要嚴格履行職責,加強過程監控,保證供餐質量和食品安全。確保學生在校午餐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省會縣區城區和鄉鎮所在地要實現中小學午餐供餐全覆蓋;到2021年6月底,實現全市中小學午餐供餐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