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昨天,“鄭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同時揭牌,標志著中原科技城步入全面建設階段。這是鄭州落實推進黃河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和發展方式轉變、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的重要舉措。
中原科技城旨在打造創新人才高度集中、創新要素高度融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可以看出,中原科技城的壯志雄心,絕不在于對局部區域的發展帶動,而是承載著引領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中原振興的光榮和夢想。
“一體兩翼”整體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帶”
根據發布信息,中原科技城位于鄭州市鄭東新區,屬于龍湖組團。項目北至連霍高速,南臨龍湖,東接龍子湖,西達中州大道。包括龍湖北部區域和云湖大數據產業園兩大區域,總用地面積約16.4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為15.92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占比約45%,居住用地占比約38%。
同時,以智慧島為中心、以龍湖北部片區為核心示范區、以科學谷(鯤鵬軟件小鎮)為拓展區,整合中原科技城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形成“一體兩翼”整體布局,打造“中原科技帶”,構建串聯高新區、金水區和東區的沿黃科創帶,打造科創引領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走廊;規劃研究范圍約64平方公里。
按照定位,中原科技城旨在打造創新人才高度集中、創新要素高度融合、創新活動高度活躍的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發動機、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可以看出,中原科技城的壯志雄心,絕不在于對局部區域的發展帶動,而是承載著引領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中原振興的光榮和夢想。
設計理念上,中原科技城傳承東區生態城市、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地域文化城市五大理念,延伸出中原科技城產業鏈接、空間共享、人才交互三大理念,形成“三層環廊+五園五軸五核”的空間布局,構建“8公里超線·智達未來”的美好藍圖,打造智慧、現代、活力創新創業新空間。
產業發展上,聚焦中原科技城產業結構向高精尖方向提升和建設科技創新示范區的目標,在未來前沿、區域愿景、城市潛力三個維度下確定五大核心產業——數字文創、信息技術、前沿科技、生命科技、人才教育。
立足五大核心產業,建設五大功能組團:數字文創產業、信息技術產業、前沿科技產業、生命科技產業、名校創新學院,打造空間與產業、生活與環境相融合的新型產業之城。
同時,按照中原科技城“一體兩翼”整體布局,以智慧島為中心、以龍湖北部片區為核心示范區、以科學谷(鯤鵬軟件小鎮)為拓展區,打造“中原科技帶”。形成一帶引領、一心支撐、一脈相承空間結構,以中原科技城為龍頭、龍子湖為人才支撐、科學谷為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科學大道+綠廊水系+軌道交通”的空間載體,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在產業布局上,按照產業適配空間的原則,對三個區域的產業進行差異化布局。中原科技城凸顯“聚而強”,重點布局城區型科技園區;龍子湖彰顯“策源地”,打造開放式產學研一體的功能片區,布局高教智慧園區;科學谷突出“精而專”,布局園區型科技園區。
“此次鄭州大氣魄調整北龍湖用地布局、開發強度和用地性質,以減少數百億土地出讓收入為代價,足以彰顯政府推動創新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和魄力。”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宋向清認為,政府真誠讓利,讓北龍湖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也勢必成為河南新的城市發展引擎和新時代的金字招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實習生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