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起變化。
9月6日,恒大連夜召開集團營銷工作會議,自9月7日起至10月8日,恒大全國樓盤全線7折,至少覆蓋全國600個樓盤;且在現有基礎上,還將給予恒大部分管理層額外96折的簽字權限。
“金九銀十”剛剛啟幕,新一輪樓市價格戰已經打響。
這是繼今年疫情期間,恒大以“網上賣房”的營銷革命創造了逆勢飄紅的銷售記錄之后,再一次以“打折促銷”的姿態、血拼“金九銀十”的決心,引領樓市新變局。
恒大率先打響“降價促銷”第一槍,釋放了什么信號?
01
恒大為何選擇此時降價促銷?
眾所周知,金九銀十向來是樓市促銷旺季,九月十月的市場形勢往往足以決定整年的走勢。雖然這幾年在政策高壓之下,“金九銀十”不復以往,但這兩個月依舊舉足輕重。
更何況,全球疫情風險仍未徹底消退,經歷過上半年樓市冰封的房企,在關鍵時刻通過降價促銷回籠現金流,無疑有了未雨綢繆的意味。
相比疫情風險,影響更為直接的則是政策風險。
就在“金九銀十”前夕,住建部等中央部委先后召開三場座談會,罕見向與會城市提出“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的表述,同時首次明確提及“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
這三場座談會的影響已經接踵而至。
在中央部委“點名”10+6個城市之后,目前已有深圳、杭州、沈陽、東莞、南京、寧波、無錫等地加碼樓市調控,每個城市都被推上了“史上最嚴”的高度。
無論是深圳的“落戶三年方能購房”,還是沈陽無錫等地的“增值稅免征年限從2年升到5年”,抑或東莞寧波的擴大限購范圍、增加限售年限,無疑都對樓市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影響。在“政治站位”面前,誰也不能隨便應付。
同時,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正在重塑中國房地產的市場格局。這三道紅線,以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作為抓手,無論對大型房企,還是中小型房企,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市場變局面前,向來敏銳的企業早已未雨綢繆,恒大第一個反應了過來。
早在今年年初,在樓市環境尚且寬松之際,恒大就率先提出“降負債”目標:在2020年到2022年,力爭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
這一次恒大率先進行“打折促銷”、搶收“金九銀十”,同樣是這種市場危機意識的體現。借助價格戰,恒大有望通過10個月就提前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為未來提供了充分騰挪的空間。
在樓市大轉折時刻,誰能看到市場大勢的變化,誰能率先做出必要而及時的行動,誰就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
02
恒大打折促銷,究竟是真降價還是玩噱頭?
我們用數據說話。
根據2019年恒大年報及2020年上半年中報數據,2020 年上半年,恒大合約銷售均價為9029元/平方米,相比2019年全年的10281元/平方米,降價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相比2019年上半年的10756元/平方米,下降幅度高達16%左右。
不可否認,這背后可能存在城市分布及成交結構變化的因素,畢竟低能級城市開盤增多也會拉低均價。但過去一年多來恒大銷售均價的變化,足以說明這一連串的打折促銷,并非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存在真金白銀的讓利。
這還是今年疫情期間降價促銷的結果。疫情是偶然的意外沖擊,面對疫情的降價促銷不乏救急性質,一旦疫情影響消退,對沖政策就失去緊迫性。
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疫情期間雖然樓市熱度不及以往,但政策環境的空前寬松足以讓市場獲得喘息之機。
金九銀十,面對的則是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以及史上最嚴的融資“三道紅線”,前者鎖住投機需求,后者捆住房企擴張步伐,前后夾擊之下,降價促銷就是必然選擇。
換言之,這一輪降價促銷,不僅是捍衛行業地位的競爭戰,更是爭奪現金流、穩固基本盤的兜底之舉,恒大打響了第一槍,勢必引來更多的房企跟隨。
雖然每家房企都不乏爭搶現金流、穩固基本盤的意圖,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降價促銷的底氣,畢竟任何折扣需要付出真金白銀。
一方面,恒大強大的土地儲備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土地成本,為降價促銷奠定了基礎。
據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恒大各級城市儲備土地的樓面地價分別為:一線城市每平方米3711元、二線城市每平方米2572元、三線城市每平方米1501元,在全國性房企中優勢明顯。
另一方面,恒大擁有大量的項目儲備。據悉,今年下半年,恒大將有9000萬平方米的可售貨量推出,為降價促銷提供源源不斷的樓盤支持。
眾所周知,恒大2020年的銷售目標是6500億。截至今年8月,恒大已累計銷售4506.2億,同比增長22%。若“金九銀十”能順利實現2000億元銷售,恒大就能提前完成全年6500億元銷售目標,離8000億元門檻只有一步之遙。
這正是恒大降價促銷的底氣和意圖所在。
03
每一次關鍵時刻的選擇,總能看出一家企業的底色。
從1998年至今,中國房地產雖然走過20多年的上行史,但房價并非一路上行,大漲有之大跌亦有之,只有把握好大勢的企業才不會被時代的風浪甩出去。
2008年金融危機,是中國房企遭遇的第一道大坎。當時,恒大借助二三線城市的超前布局,依靠海內外市場的資本助力,不僅逢兇化吉,且在2009年成功上市,奠定“華南五虎”的行業地位。
2014年,中國房企面臨第二道大坎。當時,中國樓市遭遇高庫存之困,市場一片悲觀之聲。恒大卻看到了城鎮化、市場化的空間仍在,轉而邁向逆市擴張之路,在“去庫存”和“棚改貨幣化”政策的助力之下,迅速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之林。
2017年,當部分房企依舊高歌猛進、瘋狂加杠桿之際,恒大已經意識到高杠桿的不可持續,轉向走上“去杠桿”之路。事實上,從2017年至今,樓市政策一年嚴過一年,某些在這兩年瘋狂加杠桿的房企已經走向瀕臨破產的邊緣。
2020年,中國房企再一次面臨歷史性大關。這一次,高層罕見提出“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樓市調控被上升到“政治站位”的高度,房企融資的長效機制呼之欲出。
在新的變局面前,恒大毅然走上“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穩妥發展之路,以率先降價促銷來呼應樓市的歷史性變局。
可以說,恒大堪稱樓市調控的模范生,每一次都把準了調控鼓點,懂得何時加杠桿何時去杠桿,在危機面前方能從容不迫。
春江水暖鴨先知,恒大已經率先做出了選擇,下一個是誰?(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