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經歷了多日連板行情之后,河南三家煤炭電力概念股股價走勢出現分化。
交易數據顯示,此前一直高歌猛進的鄭州煤電和豫能控股股價掉頭下挫,而大有能源則繼續高歌猛進。12月29日收盤數據顯示,豫能控股當日報收9.79元/股,下滑5.87%;鄭州煤電則報收于8.22元/股,下滑了4.08%。
而在這之前,因為“11天10板”和“7日7板”的行情,豫能控股和鄭州煤電兩家河南煤炭電力概念股股價快速飛起,對應兩家公司的市值也隨之飆升。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鄭州煤電、豫能控股和大有能源3家企業,其股價上漲早期原因可能與“寒冬”有關,但后期“走勢近妖”的行情,則可能與資金跟風進入和游資炒作有關。
豫三家煤炭、電力股股價暴漲,鄭州煤電市值漲幅超過280%
Wind數據顯示,鄭州煤電的股價從11月16日就已步入上升通道。
11月16日,鄭州煤電以漲停板收盤,開啟了其市值暴增之路,而在之前一個交易日11月13日收盤,鄭州煤電收盤價為2.15元/股,對應總市值為26.2億元。
截至12月29日收盤,鄭州煤電股價已達到8.22元/股,對應總市值達到100.15億元。在過去一個半月的時間里,漲幅約為282.33%。
鄭州煤電的主營業務為煤炭開采與銷售,兼營煤炭相關物資和設備的采購與銷售等貿易業務。所屬6對礦井主要分布在鄭州礦區所轄的新鄭市、新密市和登封市。煤炭品種主要為無煙煤、貧煤和貧瘦煤,是優質的工業動力煤,主要用于發電、冶金和民用。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鄭州煤電主要經濟指標受疫情和生產接替過渡影響,利潤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20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06億元,凈利潤虧損4.07億元,公司盈利能力較弱。
在經歷了11天10板之后,豫能控股的股價在12月29日上午出現下行行情,截至當日上午收盤,股價下滑了4.33%。
而在這之前,從12月14日開始,連續11個交易日股價上漲,其股價也從12月11日的3.76元/股漲至12月28日收盤的10.4元/股,對應的市值則從43.36億元增至119.66億元,漲幅約為176.61%。
豫能控股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火電項目的投資管理、綜合能源銷售、煤炭物流、新能源項目投資建設、發電設備檢修和環境保護等。
豫能控股的暴漲,還引發了監管層的關注。12月25日,深交所披露,對連續多日漲幅異常的“豫能控股”持續進行重點監控,并及時采取監管措施。
今年前三季度,豫能控股實現營業收入約59.85億元,同比下滑6.88%;實現凈利潤約為4.13億元,同比增長105.52%。豫能控股表示:“2020年度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是燃煤采購成本同比降低,公司業務利潤同比增加。”
12月17日之后,河南另一只煤炭概念股大有能源股價也開啟了“起飛”節奏,在隨后的8個交易日中,其股價從12月16日的收盤價3.66元/股一直漲到12月29日收盤的6.18元/股,當日漲幅9.77%,累計漲幅68.31%。
上市公司頻繁提示投資風險,龍虎榜數據隱現機構、游資身影
近幾個月以來,“寒冬”“煤價上漲”“用電緊張”成為相關股票上漲的起始因素,而游資的進入則可能成為部分股票價格“走勢近妖”的關鍵。
大有能源在其公告中表示,自入冬以來,受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用煤需求旺盛、氣溫偏低采暖用煤有所增長影響,煤炭需求進入階段性高峰,煤炭價格出現上漲,但煤炭市場供需總體保持平衡,預計煤炭價格將穩定在合理區間運行。
對于三家煤炭、電力類豫股股價飛漲,王驥躍表示,在缺乏實際業績支撐的情況下,這幾家豫股股價出現多日連續上漲情況,應該有“游資炒作”的因素在里面。
在王驥躍看來,很多公司的實際流通金額都不大,每日成交量在1億元以下的公司比比皆是,只要有大規模的資金進來,很快就能把股價拉起來,形成跟風效應。
Wind數據顯示,豫能控股近一個月成交金額席位排第一和第二的是國盛證券桑田路營業部和銀河證券金田路營業部。從鄭州煤電近一月的龍虎榜席位成交統計來看,被譽為“散戶大本營”的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兩個營業部位居第一和第二。此外成交金額居前的還有“章盟主”所在的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桑田路所在席位。
截至2020年12月28日收盤,大有能源股票動態市盈率為72.73,市凈率為1.80,市盈率和市凈率均處于同行業較高水平,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鄭州煤電12月28日晚間也發布類似公告,提醒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實際上,除了大有能源和鄭州煤電,豫能控股也分別于12月17日、22日、24日和27日連續發布股票價格異動公告,以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豫能控股12月27日公告表示,未發現近期公共傳媒報道的可能已經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信息;未發現公司及有關人員泄露未公開重大信息的情況。公告提到,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濮陽豫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的重組事項正在積極推進中,能否取得相關審批尚存在不確定性。(記者 吳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