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廣州7月25日訊(通訊員 陳宋釜 楊柳青 記者 劉盾)“創新的動力不能單純只靠興趣、好奇心,更要有使命感。”“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鐘南山以屠呦呦等科學家堅持不懈研發青蒿素為例,解釋了使命感對于創新的重要性,“我了解到,屠呦呦現在還去實驗室完成一些工作。這說明做科學研究要有一種使命感,我要做?!?/p>
今天上午,“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敝行W教師培訓(廣州會場)在華南師范大學開班。鐘南山以“我國現階段教師的科學培養——創新”為主題,應邀作了一場講座。
鐘南山回顧在20世紀70年代,他起初并不情愿做慢性支氣管炎方面的研究,但是當時國家需要,“那我就好好做”。做了之后,鐘南山發現,這個研究方向里有許多有意思的內容,他開始有興趣,熱愛這個研究方向,“有了熱愛以后,才學會追求‘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創新”。
“是不是每個小學老師一開始都愿意當老師呢?”鐘南山表示,不一定都是,但成為教師后,就要勇擔使命,要努力鉆研,培養興趣,有了興趣才能做得更出色。
作者:陳宋釜 楊柳青 劉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