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市場震蕩加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兩極分化越發明顯。部分熱門賽道產品受到百億資金追捧;同時有125只ETF規模低于5000萬元,淪為“迷你基金”,6只ETF產品于年內清盤。
年內125只淪為“迷你基”
(相關資料圖)
受市場波動影響,今年以來ETF新發數量與募集規模不及去年同期。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今年以來新成立82只ETF產品,募集規模合計484.83億元;而去年同期成立162只ETF、合計募資1114.29億元,相比之下,數量減少了一半,募集規模減少56%。
ETF產品整體增速放緩,伴隨著市場震蕩加劇,ETF產品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日益嚴重。部分熱門賽道產品獲得市場追捧,瘋狂吸金。
近期發行的首批8只碳中和ETF,獲得超33萬戶的有效認購,總募集規模超160億元。7月22日發行的4只中證1000ETF,認購額超200億元,其中,富國中證1000ETF獲80億元認購,并提前結束募集。
另一方面,部分ETF產品被迫清盤或處于清盤邊緣。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今年以來已有6只ETF產品清盤。
拉長時間看,近3年清盤的ETF數量是在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1年,每年分別有4只、9只和19只ETF產品清盤,占總清盤產品的比例分別為3%、5.2%和7.48%。
此外,還有多只ETF產品規模處于“清盤”邊緣。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712只場內ETF,有125只規模小于5000萬元,淪為“迷你基金”,其中一些是新能源和醫藥主題產品。
競爭加劇下的“優勝劣汰”
面對ETF市場一邊創新如火如荼、瘋狂吸金,一邊又深陷“迷你基”泥潭、悄然退出市場的局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隨著ETF市場競爭加劇后,必然會出現的“優勝劣汰”結果。
“目前ETF市場整體是供大于求的狀態。”滬上一位公募基金人士直言,尤其是寬基ETF產品同質化較為明顯。對于投資者來說,他們往往更愿意選擇流動性較好的產品,因此資金會集中流向龍頭產品。而那些賺錢效應不佳、沒有吸引力的產品會加速離場。“此外,今年股市震蕩加劇,基金賺錢效應不佳,部分投資者選擇贖回,淪為迷你基金的產品也隨之增多。”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近期發布的創新ETF產品多聚焦熱門板塊細分領域,有的還是多家公司同時發行,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也會投入更多投研和銷售資源,促使這些產品在首發時獲得更多的資金關注,從而做大產品規模。
“規模較小的ETF產品選擇清盤,一方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對基金公司來說,也可以縮小戰線,將更多精力和資源用于重點產品的維護。”該基金經理表示。
此外,近期ETF市場涌現出不少細分創新產品,如碳中和ETF、疫苗ETF、中藥ETF等等。
“細分賽道類主題產品的密集出現是以需求為主導的。”華泰柏瑞基金經理譚弘翔表示,一方面,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科創板開板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高新技術公司密集上市,這些企業專業性強、認知難度高,而且行業仍處于新興發展期,投資者選擇個股的風險比較高,催生出指數投資需求。
不過,細分賽道產品擴容也會增加普通投資者的投資難度。譚弘翔認為,很多細分行業領域投資需要較高的專業性,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指數投資可能是相比個股更穩妥的選擇。但是,主題賽道也在逐漸細化,投資者應對投資標的有明確的判斷,以配置的思路來看待細分領域ETF產品。“建議投資者將細分賽道ETF作為投資組合的一個部分,賦予適當的投資權重,力求在把握趨勢性機會的同時合理控制風險。”
“醫藥、新能源等熱門賽道,細分領域較多,專業程度很高,還是建議借助公募ETF產品以更好把握投資機會。”前述滬上公募人士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