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逢全國兩會,關于調整義務教育學制的建議屢見不鮮,要么建議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要么建議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適當延伸青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時限。這些建議看似科學合理,實質上并未科學審慎地考慮義務教育制度設計本身的規律和原則要求,也沒結合法律要求和社會發展實際,還需要審慎而為。
義務教育是國家必須保障、適齡受教育對象必須完成的教育,是法定的責任和義務。其顯著特點主要體現在免費和強制兩個方面。凡納入受教育范圍的對象,除特殊對象不具備受教育條件法定可以豁免外,其他適齡對象必須依法接受,監護人和社會必須依法予以保障。
目前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凡適齡少年兒童必須接受小學六年和初中三年強制性免費教育,符合少年兒童成長規律、義務教育成才奠基基礎功能和國際通行做法。雖然我國義務教育鞏固率和落實率已達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成效和制度初衷,實現了義務教育最高水平的保障和落實,但目前輕易將義務教育向高中階段延伸或者向學前階段延伸以及隨意變更學制仍不合時宜,并非切合實際的科學理性行為。
按照目前的基礎教育制度設計,普及高中教育指的是普及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并不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普及也并非要求強制性絕對完成。完成義務教育的初中畢業生,可以通過選擇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兩種方式繼續深造,當然也有部分中斷學業的學生符合法定年齡后通過務工等方式進入社會。如果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讓所有初中畢業生必須接受強制性免費高中教育,這并不現實,因為一部分文化底子差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職業教育等途徑實現成才夢想。
如果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更顯操之過急。“幼有所育”確實已經成為擁有幼兒家庭的共同期盼,也是黨和國家關注的民生事業,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適齡學齡前兒童都能而且必須接受強制性教育。3—6歲適齡兒童最需要的教育是保育引導,最需要的是家庭和親情的呵護及陪伴,而且不同家庭對于學齡前孩子的培養方式是迥異的,強制性、統一性的教育并不可取。同時,目前學前教育雖然發展迅速,但整體平均毛入園率徘徊在95%左右,公辦、民辦幼兒園比例在50%左右,推行全面普及和強制性免費學前教育的實施困境可想而知。
綜上,與其不切實際地拉伸義務教育范圍,不如集中精力辦好目前的義務教育,并按照普及普惠優質安全、多樣特色的標準,認真推進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何況義務教育屬于法定教育,要想拉長延伸義務教育年限、擴容義務教育框架,必須經過科學嚴謹的調查調研審核,并依法通過修法程序才能實施。
事實上,多年來各地探索拉長延伸義務教育實施范圍的行為并不鮮見,比如有的地方將高中教育納入免費教育,也有的地方將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但這只是免費教育的普及框架拉大,免費受教育年限的擴延,并不是義務教育的延伸和擴容。不少地方實施幾年后,又因為財政等原因,悄然恢復了原來的收費政策,這恐怕是更值得關注和深思的現象。
所有的教育改革必須一以貫之,必須實事求是、兼顧發展實際,因此我們還是慎言義務教育學制改革為好,至少目前應該如此。
(作者單位系河南省禹州市教育體育局)
《中國教師報》2022年03月23日第3版
作者:許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