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尹曉軍)穿著防護服仔細地拖地、收垃圾、換布草、抹塵,再將收出來的布草和垃圾小心翼翼地分類消毒、裝袋……這一套清掃房間的流程,盧鑫紅每天要重復幾十次。
盧鑫紅來自酒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是北京冬殘奧會的一名學生志愿者,同時也是該校酒店管理與數(shù)字化運營專業(yè)學生團隊服務北京冬殘奧村住宿的“代班”。
和盧鑫紅一樣,今年,她的18名同學也參與了北京冬殘奧會志愿者服務工作。他們主要在冬殘奧村居民服務中心,為各國代表團提供接待、問詢、保潔、消毒測溫等服務工作,受到了各國代表團的一致認可。
從酒泉到北京,跨越2000公里,一所地處西部的高職院校緣何參與本次冬殘奧會的志愿服務工作?“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德才兼?zhèn)洹⒓寄苓^硬,每年畢業(yè)生都被國內(nèi)知名酒店‘一搶而空’。這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也是得益于被知名酒店選中推薦。”酒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旅游與烹飪學院院長楊潔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志愿服務要求嚴、標準高,為高質(zhì)量做好服務工作,酒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對本次篩選的19名學生志愿者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技能、語言、禮儀、防疫等方面的培訓。特別是面對“語言難關(guān)”,志愿者們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加班加點補課,兜里隨時揣著“小條子”,相互學習“結(jié)對子”,爭取一切機會“練膽子”。
技能培養(yǎng)結(jié)碩果,服務冬奧顯擔當。這19名學生志愿者“交卷”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短暫休息后,又投入到了這次冬殘奧會服務中。
“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腿腳也麻了。雖然很辛苦,但每每想到各國運動員就餐的餐具是由我洗消的,我就特別自豪,特別有動力。”今年冬殘奧會服務中被分配到前廳運行組管事部的張凌霄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14日第2版
作者:記者 尹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