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建于1951年的南山陵園,是目前杭州最大的陵園。
浙江在線杭州4月1日訊(浙江在線首席記者/施宇翔 編輯/汪江軍)我們常贊嘆新生命的誕生,卻很少直面關于死亡的問題。
人死亡后,將有儀式、火化、入穴等一系列“身后事”,在這一串“身后事”中,所需要的費用又有多少?
清明節來臨之際,浙江在線記者采訪了省內多家殯儀館、公墓。據了解,我省殯葬行業以政府指導和市場化手段并行,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利益,同時對于普通市民則采取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可以說,浙江的殯葬改革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
相關閱讀:讓“青山白化”成為歷史 浙江殯葬改革向綠色生態發展
殯葬費最低可以“零消費”
我省每年為逝者家庭減免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上億元
在整個葬禮過程中,遺體的火化是很重要一項。
在浙江,從1996年起,省委、省政府把全面推行遺體火化、改革土葬,作為殯葬改革的重中之重。經過近30年的努力,目前全省火化率從1996年的26%提高到100%。
在若干年前,遺體的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存放四項殯儀服務,根據存放時間以及其它的一些情況一般會產生700元到1400元不等的殯葬費用,這對低保戶等困難群眾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從2013年開始,我省開始實施惠及全民的惠民殯葬政策,全省各地從重點救助對象起步,逐步擴展到向轄區所有居民免費提供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存放等四項內容的基本殯儀服務,逐步提高基本殯葬服務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2013年年底,該項政策在全省全面實施。
在杭州市殯儀館,記者看到前來辦理喪葬業務的逝者親屬絡繹不絕,他們中基本上都享受了殯葬四項基本服務免費的舉措。
杭州市殯儀館辦公室主任孫麗云介紹,去年杭州市殯儀館共火化遺體12221具,其中的10052具享受了殯葬四項基本服務,共減免708.3萬元。
浙江省民政廳提供的數據表明,自我省實施惠民殯葬政策以來,平均每年火化的遺體達到30-32萬具,減免費用達到了1億多元。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部分逝者親屬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敬意,還是會選擇較為隆重的告別儀式。在杭州市殯儀館內,記者看到價目表上有多項“服務內容”可供選擇。比如告別大廳租用、儀容整理、樂隊服務、禮儀出殯、喪失策劃等服務,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這些項目體現了市場化原則,不同的人群可根據自身家庭的需要和接受程度來選擇。”孫麗云介紹,喪事活動的費用并沒有設定上限,但殯儀館的所有價目都經過物價部門核準。“按照省里的政策,如果要辦一場最為簡潔的葬禮,完全可以做到不花一分錢。”孫麗云說。
除了杭州,浙江各地在殯葬費改革也是做得各具特色。在浙江寧波,除了執行全市統一的惠民殯葬政策外,寧波市一些縣(市)區、街道(鄉、鎮)還推出了個性化的惠民殯葬政策。鎮海區莊市街道對選擇在鎮海區福利關懷院治喪的喪戶每戶補助1120元,駱駝街道對在駱駝關懷院辦理喪事的本街道居民減免20%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