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了孩子讀書升學而搬到學區房陪讀
每年6月不少家長開始找房這邊剛要去看房,那邊房子已被搶租
想在學區房陪讀來看看租金多“傲嬌”
比周邊貴數百元那是小菜一碟
古代,孟母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交友環境而三遷其家。現在,在鄭州有這樣一群人,為了孩子能夠安心讀書,他們幾乎“每三年搬一次家”,就在這種搬來搬去中,鄭州的學區房愈發一房難求。
【故事】陪讀人生
孩子和單位只能二選一
8月13日,盡管已經立秋,但三伏天的鄭州依然處于“蒸籠”當中。不過,這卻無法阻止李女士搬家的進度。
“這得趕緊搬過去,找了一個多月,好不容易找到了這一套離學校近的房子。”李女士說。
這已經不是李女士第一次搬家。三年前,家在三全路的她,為了孩子考上桐柏一中,毅然將家搬到了桐柏路與中原路交會處附近。
“家離學校太遠了,要不搬過來,每天孩子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每天的接送了。”于是,在跟家人商量之后,李女士舉家搬到了孩子上學的桐柏路上。
三年之后,孩子順利考上河南省實驗中學,于是再次搬家成了李女士全家的必然選擇。
“沒辦法啊,孩子上學是大事,家長吃點苦就吃點苦吧。”李女士說。
與李女士的經歷類似的還有陳先生。陳先生家和單位都在經開區,但這次為了孩子上學,不得不搬到了伊河路上的一個老舊小區。
從高樓林立的新小區搬到有點破舊的老小區,沒有花園,沒有休閑的地方,“從出門就有電梯的房子到上下爬樓梯的五樓”,陳先生也很無奈。
“畢竟孩子還小,他也不愿意住校。考慮到安全等各方面因素,在這重新租了個房。”陳先生說,這房子,據房東說,已經住過兩個學生,都畢業考上好學校了。小區里有很多這樣的房子,基本都是租給他們這樣的陪讀家庭。
【聲音】陪讀的累
只有經歷才能體會
在鄭州,像李女士、陳先生這樣,為了孩子讀書便利,舉家搬遷的并非個例。只是,搬一次家,就意味著在孩子和工作之間,只能保證一頭。
拿已經陪讀三年的李女士來說,在過去的三年里,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5點多起床給孩子做飯,之后匆匆忙忙地開車去北環路上班。
“原來住得近的時候沒太大感覺,搬家之后才發現:趕上早高峰,出門晚幾分鐘,上班可能就會晚半小時。”李女士說。
這還不是最難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