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發展特色產品。新增有機茶、菊花、香榧等特色農產品基地1.5萬畝,形成璜尖筍箬加工、白際高山生態蔬菜、板橋泉水魚等一批扶貧特色村。
二是破解要素制約。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實施基礎設施提升項目近400個,實現貧困村電話、移動寬帶、電視全覆蓋,破解物流交通、網絡寬帶等要素制約,全縣27家物流企業與33個貧困村實現“互聯互通”。
三是加大硬件扶持。出臺《產業扶貧到戶資金補助暫行辦法》,對于開展電子商務貧困戶每戶給予5000元的補助,用于電腦、網絡等基礎設施配置、貨物訂購等。
四是開展專題培訓。共開展各類電商培訓58期,受訓人員達24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達500余人,目前已培育電商經營戶110余戶。
五是引進龍頭帶動。共引進沃達、怡興等電子商務公司15家,按照“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2015年,實現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