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稱,泰國交通部長阿空·丁披他耶拜實25日稱,泰國將不再尋求中國的融資支持用于修建從曼谷至呵叻的鐵路工程。阿空說,泰國將自己對該項目進行融資。(3月28日環球網)
中泰鐵路從合作之初便備受矚目,而過程卻非一帆風順,在雙方高層的不斷努力和推動下,在經歷了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的八輪會議后,合作項目才得以正式啟動?,F如今,因資金籌措的問題,原定于今年5月的線路工程又將推遲動工,著實令人唏噓。
近年來,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迎來騰飛,為鐵路行業走向海外贏得了市場,一舉奠定了我國高鐵在全球的競爭優勢,“高鐵外交”應運而生,李克強總理超級推銷員的稱號也深入人心,中國高鐵日漸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一張重要名片。日前,由中印尼企業聯合體承建的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鐵項目5公里先導段實現全面開工,項目推進取得重要進展。而另一方面,中泰將合作修建的從曼谷至呵叻府段高鐵卻節外生枝,因錢生“變”引發熱議,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變”卻無需多慮。
首先,中泰鐵路合作基于互惠互利的根本原則,沒有一方有著“多拿多得”之說,所以對于合作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小波瀾,中方大可抱一顆平常心。中泰合作建鐵路對雙方有利,同時鐵路建設又是作為泰國國土上的基礎工程,對泰方的好處顯然不會小于中方能夠從中得到的利益,互利共贏的格局如此明了,那中方在出現問題時就不該比泰國方面更著急。
其次,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贏得海外市場不能只是單純的打價格戰。共建鐵路不是中國對泰的“援助項目”,而是互利的項目合作,中方在合作過程中必然會給予泰方優惠政策但應堅守底線,如果為了爭取訂單而一味降低底線,必將失去高鐵出口的意義,這樣的“廉價高鐵”也不是高鐵外交的最終目的和中國經濟轉型的目標。同時作為承建海外鐵路項目的示范工程,一旦開了這樣的頭,其他的鐵路合作者必將競相加碼,不斷刷新要價,這一次中國沒有做出讓步而造成工程推遲看似曲折,卻為今后中國高鐵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掃清了隱患,提供了寶貴經驗。
最后,筆者以為泰方作為受益者要抓好中泰鐵路契機發展經濟,不要圖小利,因小失大。泰方應清楚的看到高鐵項目若早日完工,便可早日發揮其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人員交流和互聯互通,是造福其本國人民的民生工程,宜早不宜遲。
當然,我們更應當有這樣的自信,“真金不怕紅爐火,好酒不怕巷子深”,中國高鐵技術經得起考驗,也完全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絕非只是靠優惠的合作政策才能拿到訂單。中國展開的高鐵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更是中國發展對外合作的姿態,這次合作生“變”,變的是合作方式,中國強調和所有國家共同發展的期待沒有變,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沒有變!
作者: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