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亞洲開發銀行(亞行)在新發布的《2016年亞洲發展展望》中指出,在外部需求疲軟、投資增長緩慢的形勢下,預計2016和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然而,消費和服務業的強勁勢頭以及持續的政府支出將推動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
亞行預測2016和2017年中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5%和6.3%。2015年,中國的GDP增長率為6.9%,而2014年為7.3%。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表示,除了勞動力減少和工資上漲,外部需求疲軟以及某些行業產能過剩將繼續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逐步下滑。供給側改革,包括逐步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將有助于提高經濟遭受負面沖擊時的恢復能力,提升增長潛力。
2015年,服務業和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上升。消費占比由2014年的3.7%增加至2015年的4.6%。相比之下,在出口需求疲軟的形勢下,重工業繼續受到產能過剩的困擾;在住房總量持續過剩的影響下,房地產業投資下滑幅度最大。為此,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舉措,試圖扭轉房地產業的下滑,并采取更具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幫助實現增長目標。
未來,尤其是在房地產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投資的急劇下降仍將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然而,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環保投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狀況。消費增長將依然強勁。
中國將繼續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減輕結構性調整對增長所產生的短期負面影響;同時,還將通過中央政府轉移支付和財稅關系調整等措施改善地方政府融資。考慮到全球需求低迷,出口仍將疲軟,2016年經常賬戶將保持盈余,但2017年盈余會出現下滑,反映出商品價格的預期變化。中國政府或使人民幣與更多樣化的貨幣籃子掛鉤,從而幫助穩定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
《亞洲發展展望》預測所面臨的重大風險包括:全球需求疲軟,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全球商品價格下降。此外,如果匯率政策的不確定性和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預期引發新一輪資本外流,將導致對中國經濟失去信心。在國內,消費者信心減弱和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將削弱增長預期。
報告還指出,放寬戶籍登記(戶口)制度將有效擴大住房需求,幫助緩解當前供應過剩的狀況。如果改革能夠賦予2.74億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權利,以及更便捷的貸款渠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將能夠購買待售房產。
在工業部門,僅通過關停企業應對產能過剩會造成許多負面效應,包括大規模的失業、社會支出激增、稅收收入減少,債臺高筑的地方政府面臨更大壓力等。報告指出,如果鋼鐵、煤礦開采、水泥、造船業、鋁業和平板玻璃等六大行業削減產能20%,可能會減少360萬個工作崗位或0.7%的非農業就業。中國政府采用了更循序漸進的方法削減產能,并鼓勵國有企業合并而非破產,從而有助于避免在經濟調整過程中出現更極端的負面影響。
考慮到價格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商品價格從當前低點回升的預期,2016年和2017年的通貨膨脹率將有所上升;然而,鑒于GDP增速放緩的影響,仍將低于中國政府設定的3%的通脹上限。2015年,中國的平均通脹率為1.4%,較去年的2.0%有所下降。該報告表示,價格水平較低意味著政府有空間保持較低的利率來刺激增長,同時,一些措施會加重部分經濟領域的高負債水平,對于這些措施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