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旺角暴力事件發生一周,社會上仍意見紛陳,有人認為事件乃官逼民反,惟暴力行為明顯違法治、自由、民主等港人珍惜的核心價值,無論抗爭者陳義多高,決不能將暴力合理化。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本港在年初一深夜突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暴亂,社會上對事件性質仍有爭議,既有人形容事件如同暴動、參與者行為有如禽獸,惟亦有人認為如此亂局乃“官逼民反”所致。但必須嚴正指出的是,有關暴力決不容合理化。
此因港人一向珍惜法治、自由、民主等核心價值,只有捍衛法治,個人自由才有保障;有自由的社會氛圍,才有民主的土壤。這三大核心價值,一直是本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旺角暴力事件,正完全違背這些核心價值。
法治不容沖擊 自由要有約束
正如政治學大師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總結人類選擇政治制度的歷史經驗所言,要維持社會穩定發展,法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若如部分支持示威者的人士所言,要藉暴力行為“違法達義”,一旦不同政治取向、持不同訴求意見的人,皆動輒以違法暴力手段爭取他們心中認為的“公義”,香港豈非無法無天,永無寧日?
事事只講斗爭 民主更沒出路
暴力行為亦有違自由核心價值,因襲擊警員、四處縱火,固于法不合,更嚴重損害他人的人身自由,以至人身安全。
如致力推動民主自由的大哲學家卡爾‧波柏(Karl Popper)所指,自由并非毫無約束、無限擴張,而是要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藉民主制度表達民意。
且暴力行為,絕非民主,因民主是以尊重各方包括少數,循和平手段謀求妥協,以得出共識。各持份者必須合作,民主社會才能前進,若事事擺出寧為玉碎,斗爭到底的態度,實與霸權無異。美國總統奧巴馬上月的國情咨文便指,民主建基于公民之間的互相信任,若全無妥協意欲,民主體制會戛然而止,一旦最極端的聲音成為焦點,社會風氣必然敗壞。
正因如此,無論當日使用暴力的目的為何、陳義多高,暴力行為都應予強烈譴責,遑論將暴力行為合理化、甚至美化。
社會躁動有因 港府莫僅治標
然而,同樣值得社會深思的是,旺角暴力事件雖完全違背法治、自由、民主等三大港人核心價值,但社會輿論卻非一面倒撻伐。有民調顯示,雖有四成半市民譴責暴力,惟對暴力事件體諒但不贊成的亦逾四成,認同暴力抗爭的則逾一成。
為數不少的港人對旺角暴亂持體諒態度,正好凸顯事件并非單純是個別年輕人的躁動,背后恐有更深層矛盾待解決,單靠嚴刑峻法,顯無法根治背后癥結。
港府昨雖否決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惟要查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重蹈覆轍,成立權責具備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實所必須,有關這點明天續談。(文章來源:hk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