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張捷:網絡經濟更關鍵的是全球利益再分配
來源:和訊網 發布時間:2016-02-16 10:36:05

網絡更多的不是技術,而是帶來的人類再分配的規則改變,人類社會的博弈規則改變!

——科技進步是生產力未必是分配力我們一說到網絡的負面東西,說到互聯網+的負面東西,就有人說是“互聯網”是科技進步,我們要擁抱科技進步、適應科技進步等等,還有人搬出來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大道理,不過這里的誤區我們也要分析一下。

技術是生產力但不是分配力!我們在分配上是有立場的,而現在互聯網+賺錢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一種行為模式,這模式改變了原來的分配規則,在新規則的博弈下,要思考怎樣保住民族的核心利益。很多人信仰科技,力圖以科技報國來謀求國家的富強,對國家的發展,科技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層面,也成為了很多人的信仰,但科技不是一切,科技的領先對于分配人類財富的定價權而言并不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科技對產品的影響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的,一個是提高產品的生產力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性能降低單位性能下的成本,另外一個則是讓產品出現新功能,這些新功能無法與原有功能進行替代和比較,如果能夠比較就是第一種情況了。在產品出現新功能以后,這個產品與原來的產品實際上已經不是同樣的產品了,不同的產品來比較價格是不行的。因此產品的新功能實際上是科技的創新,創新帶來的財富分配是與價格導致的財富分配不同的,而且即使是創新的東西,到底價格如何,依然離不開定價體系給創新確定價格,創新的東西也不是能夠隨意定價的,就如中國特有的東西也會賣不上價的。對于定價權而言,不是針對科技創新所帶來的進步,而是針對科技導致的成本因素和對創新的價格確定,我們在分析科技對于世界財富分配的貢獻層面,必須把二者區分開來。

我們可以看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可以打破對科技決定財富分配定價權的錯誤認知。在中國不發達的時候,外國人說我們只能做初級產品,他們的技術產品賣高價,但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以后,他們最初級的鐵礦石卻賣了天價!現在網絡創新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熱門,情況其實也是類似的,我們可以發現網絡當中最賺錢最有影響力的,并不是技術最好的公司,而是應用最好的公司,是創造了商業模式應用模式,控制了與人們生活習慣當中的流動性有關的東西,這流動性有狹義的貨幣流動性,也有廣義的物流、信息流等,因而應用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現在網絡公司最成功的,都不是以技術見長的,人們在網絡下的行為模式才是問題的關鍵。

很多人把人類近代的文明發展歸結為科技進步,但科技進步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能夠完成的,是需要在一個信用體系下進行分工合作的,人類近代開始出現的科技飛躍也是一個信用體系下科技成果可以轉化為系統性的應用,人們可以很好的分工合作進行研究的結果。中國以往的技術發明很多,科技有很多層面領先世界,但是在技術原創后成系統地發展,擁有類似西方那樣的信用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信用體系是一個定價體系,由這個定價體系來保障好技術能夠賣得一個好價錢,而不是好技術理所應當的就是好價格。因此由信用體系維系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就顯得很重要了。現在的網絡,就是改變原有的信用體系重新制定信用體系的規則。在美國因特網下,實際實現的是美國的新信用體系,維護美國下一代的霸權!我們搞的所謂互聯網,實際是美國因特網,而互聯網+其實就是建立這樣的信用體系的,各種傳統經濟要素被網絡串聯成為一個整體,此時的信用體系下全球利益是怎樣分配的,才是我們應當關心的關鍵問題,要搞互聯網+,先要把這個關鍵問題搞清楚,怎樣利益分配算計好才可以。

對于西方的發達,我們更多的提到了科技的力量,但對于其中金融力量的發展卻提及不多,其中一個關鍵是在西方崛起過程當中,金融資本的力量嚴重依賴獲取黃金等貴金屬,西方貴金屬的取得可沒有科技那樣光鮮的外衣,這與西方取得黃金的歷史有關,金融的發展與科技的作用二者是互相反饋的,沒有充裕的資本支持,就沒有對于科技的充分投入,科技的產出也不容易實現,而科技的發展在那個年代更多的是為了占有殖民地掠奪更多的黃金,這就是一個正反饋的過程,充足的資金本身才是科技發展的前提,在資金緊張的時候,首先被砍掉的就是科技。而網絡時代也是如此,互聯網+的背后,金融資本的力量才是關鍵因素,在資本傾銷下網絡公司的投資規則與傳統行業是完全不同的,網絡的發達首先是建立在不同的資本規則之下的,我們可以看到對網絡投資和傳統行業投資,資本給出的估值和標準就是不一樣。沒有冗余的資本燒錢,沒有網絡世界的今天,而資本是不會白白付出的,需要得到的就是再分配世界的權力。

在再分配層面,我們必須看到產業鏈的影響,科技帶來的發達會被產業鏈的調整所淹沒。我們可以說紡織機的發明使得一個童工的工作可以頂上20個成年人,似乎科技發展了,但這時候對于成品而言,反而是分配在初級產品的價值變得更高了。就如英國當年的圈地運動,是一個羊吃人的運動,背后就是要羊毛!但你聽說過牧業的土地收入能夠高于農業的嗎?科技讓紡織成本下來了,但羊毛貴到了天價,那么毛紡產品的價格還能夠便宜嗎?這里是一個價值鏈的問題,初級產品反而價值鏈高了,這樣的情況下,技術帶來的反而是擁有初級產品的人群的利潤增加!相對歷史圈地運動的現代版就是我們的鐵礦石成為了天價!一個產品有不同的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定價權,這些定價權的博弈和制衡形成價值鏈,而決定各個環節定價權的則是在不同環節的流動性的不同。

從一兩個重大的發明,變成一場社會革命,背后是要有一整套體系的發展的,這個體系的發展才是更關鍵的問題。中國以前也不乏重大發明,但整個社會的進步卻沒有帶動,筆者認為這就是信用體系的差別。對于信用體系,筆者已經在另外一部著作《信用戰》已經進行了論述,科技是信用體系的一個層面,金融也是,而價格體系也是,定價權更多的是價格體系的事情,而價格受到藝術、品牌、金融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在整個信用體系中有機地聯系到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網絡的出現,對人們的行為規則造成了改變,改變的是社會的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在什么網絡上構建是非常關鍵的,誰控制這個網絡,誰就控制了這個信用體系,誰就擁有霸權。我們需要的是向霸權博弈權力,而不是直接向霸權低頭的互聯網+,搞互聯網+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就是這個網不是互聯的,是美國因特網,這個網絡上的利益怎樣分配,我們能夠從中分配到多少。

說科技進步不是財富再分配的關鍵支持就是我們的歷史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英國的普通農民工的工錢月薪是約合銀2兩7錢,有點技術的工人約4兩銀,而中國人的年收入差不多是戶均2兩銀子,在貴金屬時代的貴金屬價值的自然匯率下,英國人的勞動力價格已經是中國的幾十倍了,彼時距離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還有上百年,蒸汽機是1769年發明,1782年改進成為雙向蒸汽機具有使用價值,到1800年英國的蒸汽機只有321臺,同樣的1733年發明飛梭提高織布效率,1764-67年發明珍妮紡紗機提高紡紗效率,1769年發明水力紡紗機,1779年發明騾機,紡織技術的革命也是在這幾十年后的事情,因此說西方人收入高是因為他們的技術高,這完全是不成立的,西方人開始殖民時候甚至還沒有廁所,這不是普通人家沒有廁所,皇宮里面也沒有,是徹底的野蠻人!相反這個時候中國的瓷器在西方是硬通貨,中國制造瓷器的技術同樣是高技術,同時還有高藝術,但中國勞動力的收入卻遠遠低于西方,勞動力的定價權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與科技無關。我們還可以看到1861年6月30日,維克多•雨果,法蘭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一直延伸到馬呂斯所參加的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書中作者以痛心疾首的筆調,痛批巴黎的排水系統。然后他仰慕地介紹同時代北京的下水道!這是在鴉片戰爭之前,這就是中國財富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流失前西方人眼中中國真實的寫照。我們再看印度,印度的被殖民也發生在西方工業革命之前,不是大約近百年之后的兩次鴉片戰爭后的西方殖民勢力,印度本土武裝的火器也不比西方落后。這是與中國被西方財富流動性以及技術優勢打開大門不同的性質,在印度的被殖民,1757年“普拉西戰役”后,英國建立起對孟加拉的統治,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這個時間距離蒸汽機、紡紗機的發明還有十多年,距離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還有50年,此時印度甚至是技術優勢一方,印度還比西方更富有,西方所謂的科學進步工業文明讓西方稱雄世界的輿論,在此不攻自破!印度與西方的真正差距就在于貴金屬的流動性層面。這里我們要記住中國的核心經濟學者薛暮橋的著名觀點,貨幣的價值由貨幣的發行數量決定而不是黃金價值。而貨幣所需要的數量是依據信用體系的,網絡改變的是信用體系!這里“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電子貨幣成為了衍生的廣義貨幣M5,網絡帶來的全球財富再分配我們必須重視。

所以我們說科技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核心,是第一生產力,但不是第一分配力,決定財富分配的定價規則是人類的社會博弈規則、不是科技問題。科技創造新財富是不錯的,但定價權是分配財富的,科技并不能主宰財富的分配權,是生產力但不一定是分配力。古代技術領先的文明經常被野蠻人侵略,野蠻人取得統治權分配了最好的財富,這已經說明了這些問題,古代羅馬的奴隸經常是最先進技術的掌握者,古希臘就是殖民統治地中海周邊。對此西方通過文藝復興,認識的比東方人要清楚,這個認識也給了他們殖民東方的自信和理論。我們承認科技的重要但要反對把科技神化,并不是一切均由科技所決定的,世界財富分配權問題中科技就不是決定因素。而網絡既有科技的創新也有分配模式的問題,而當今世界,網絡問題更是一個分配權的問題,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是最成功的模式而不是科技最領先的。

因此我們搞互聯網+就一定要認識到網絡經濟帶給我們的最核心的不是科技進步,而是社會生活模式的改變,是社會新信用體系的建立,在這個信用體系的層面下的博弈,是要再分配世界財富多于新創造的財富的,網絡更多的不是生產手段而是分配手段,這關系就如電視機和電視內容一樣。我們搞互聯網+一定需要明白這個分配的道理,而在分配權上,美國制定了“互聯網”的規則,這些規則就是我們的互聯網枷,我們是不能盲目遵從被分配的,我們是不能將自己的經濟主權交給網絡霸權的。(本文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學中心主任張捷教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