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許驥撰文指出,不少人都將中國的這一輪經濟增長稱為“神話”,但是換一個維度看中國,像中國這樣的經濟增長路徑其實并沒有任何特殊。縱觀歐美以及像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史,基本上也遵循這一路徑,先是制造業蓬勃發展,接著房地產發力。在這兩股熱潮中,總有不少人一夜暴富,成為大贏家。接下來,很難有人再從制造業和房地產中創造奇跡了。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在中國GDP進入“6時代”,全球金融大鱷抱團沽空中國的時候,收到不少讀者垂問,接下來中國的經濟將何去何從?普通人的機會在哪里?
過去30年,中國搞改革開放,被壓抑了幾十年的消費力瞬間激發出來。那個時候,無論什么產品都是供不應求。所以,嗅覺靈敏的商人一股腦兒地投入制造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只要搭上制造業的船,就能發家。然而制造業非常辛苦,因此那一代富翁不一定有知識有文化,但多數都勤勤懇懇。
接下來到了21世紀,人們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到月亮上打秋千”,卻迎來了房地產的瘋漲。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轉變,有人總結為“國進民退”。說白了,就是政府通過賣地,將過去20年民間創造積累的財富,用幾年時間全都吸收回了政府。在過去10年,誰如果將大量資本投入房地產,就等于搭上了第二輪經濟增長的快車,類似的故事相信你肯定聽過太多太多。
不少人都將中國的這一輪經濟增長稱為“神話”,但是換一個維度看中國,像中國這樣的經濟增長路徑其實并沒有任何特殊。縱觀歐美以及像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史,基本上也遵循這一路徑,先是制造業蓬勃發展,接著房地產發力。在這兩股熱潮中,總有不少人一夜暴富,成為大贏家。
接下來,很難有人再從制造業和房地產中創造奇跡了。
伴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制造業越來越難做。許多國際知名廠家,已經把流水線搬到像越南這樣的新興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在過去自己的過硬品牌有限,導致制造業轉型艱難。至于房地產,政府正在為此飲鴆止渴的行為埋單。未來的中國,會面臨和香港一樣的尷尬局面:賣地之后地皮價格高企,導致政府第二輪收地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政府無地開發,嚴重阻礙發展。
最近我在北京、上海、浙江一帶游歷,發現中國正在崛起新一代真正的中產階級。以前的中產階級都是假的,是如夢幻泡影般不可靠的。但以80后為主體的中產階級不同,他們不是暴富,多數受過高等教育,對生活品質有追求,對下一代也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更重要的是,他們有體面的工作,收入不菲。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預示著中國即將進入一個“以錢生錢”的時代。什么是“以錢生錢”?說白了,即是金融。沒錯,中國勢必如所有國家發展的路徑一樣,經由制造業、房地產之后,下一輪發展熱潮是金融。未來十年,是中國的機會,也是中產的機會。有些機會,一旦錯過就不再。
中國的許多地方,如浙江南部的溫州一帶,過去一直靠前現代式的民間信貸系統運作,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新中產階級,接下來恐怕會面臨巨大挑戰。其實中國并沒有什么特別,所以終究是要按照所有人承認的路徑去走的。(來源:南早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