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3日說,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企業經營遇到困難,一些風險還在積累,但我國有能力、有條件應對問題和挑戰,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徐紹史當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緩慢復蘇、低速增長的狀態,我國還處在“三期疊加”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且一定程度上還在加大,企業經營也比較困難,一些領域的風險還在積聚,社會上也確實存在著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等問題。
“但是,我們有能力、有條件來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徐紹史說,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有條件、有能力鞏固向好勢頭。
“這種信心來自于對中國發展條件的客觀評估。”徐紹史說,一是物質基礎雄厚。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初步具備了比較健全的交通運輸體系,還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和銀行儲蓄。二是市場需求巨大,我國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也會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投資潛力。三是區域發展空間廣闊,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和增長級。四是生產要素質量在提高,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企業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長,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五是宏觀調控經驗豐富。這些年,我國妥善應對國際國內各種風險和挑戰,宏觀調控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精準調控、相機調控,保證了經濟和社會的平穩運行。
徐紹史說,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并不追求高速度,2015年中國經濟的增速在全球來看都是一個不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