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有的國際貨幣體系SDR主要由四種貨幣構成: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在IMF2010年對貨幣體系調整后,四種貨幣權重分別為:美元41.9%、歐元37.4%、英鎊11.3%、日元9.4%。人民幣的加入,無疑將打破原有的貨幣體系,帶來新的變化。筆者在2012年就曾經做出這樣的判斷,未來世界貨幣主要由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現(xiàn)在,見證人民幣加入SDR的時刻正在到來。
市場多數人士認為,人民幣加入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現(xiàn)在更多的人士開始關注人民幣加入后的權重是多少,有人分析是14%-16%,也有國家預測只有10%。這正是人民幣在加入國際貨幣體系后,對世界金融體系所產生的影響。筆者認為,人民幣加入SDR主要在四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或積極尋求改革現(xiàn)有國際貨幣體系
中國政府領導人最近對世界主要國家的訪問表明,中國對人民幣加入SDR充滿信心。通過訪問,西方主要國家德國、英國、法國等都已經明確表態(tài)支持人民幣加入SDR。
美國財政部也公開表態(tài),支持人民幣有條件的加入SDR,這個條件主要指的是“自由使用”、“自由交易”,美國對滿足華爾街的交易始終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美國十多年來一直追求的。
中國政府在滿足“自由使用”上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比如:銀行間外匯市場對境外開放、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發(fā)行離岸人民幣債券、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tǒng)(CIPS)上線,采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延長銀行間外匯交易時間至23:30,境外央行類機構可以境內開立外匯專用賬戶等等。
從中國政府首腦到央行,最近一直都“蠻拼的”,這到底意味著什么?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人民幣加入SDR是世界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認可;
——人民幣加入SDR后,將尋求改革IMF中的國際貨幣體系,即改變美元獨大的局面,中國已經是世界貿易大國,有理由與美元公平競爭。
我們都知道,當美元升值時,全球所有貨幣都出現(xiàn)疲軟的表現(xiàn),在此階段,全球經濟因此受到嚴重打壓,全球經濟不能均衡發(fā)展的原因也在于此。為控制美元的這種單邊主義,減少全球經濟波動性,人民幣或可能充當另一種強勢貨幣,來熨平經濟波動,其手段便是用人民幣來實現(xiàn)保值。
促進中國金融市場建設 長期利多A股市場
中國的金融市場與發(fā)達國家的相比,顯得年輕且“富有冒險性”,制度建設較為落后。人民幣加入SDR后,將改變這一狀況,逼迫中國金融市場建設步伐提速。
比如,中國的債券市場必須滿足世界對人民幣的需求。眼下,中國的債券市場可以說是兩張皮,一張皮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一張皮是由長期國債和企業(yè)債券組成的證券市場。按理說,不管是何種債券,都最終符合證券定義,應由一家負責管理,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現(xiàn)在存在著兩個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普通投資者并不能自由參與。央行7月宣布對外資開放的債券市場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按照這種趨勢發(fā)展下去,中國國內的投資者,特別是普通散戶是沒法直接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這種狀況絕非正常,必須改革。
再比如,若外資看好中國A股,要投資A股,則沒有那么容易,按照現(xiàn)有的渠道,除非是QFII和RQFII和一些經過證監(jiān)會批準的外資基金,否則也不可能輕易到A股投資?,F(xiàn)行的國內證券市場分別由證監(jiān)會和央行負責管理,未來也需要進行改革,實行統(tǒng)一監(jiān)管。
外資來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這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兒,可以為國內企業(yè)提供金融血液,但是,由于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改革目前并沒有完成,因而,短期看,外資進入中國證券市場自由交易暫時還做不到,但長期看,在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改革完成后,將對A股產生利多,而且是長期的。
人民幣加入SDR將奠定強勢貨幣國際地位
人民幣自從2005年7月21日匯率改革以來,出現(xiàn)了連續(xù)升值趨勢。其實若追溯到更早,中國在1994年就開始追求強勢貨幣了,只不過,在2005年7月匯改以前,主要是盯住美元政策,而那時的美元就非常強勁,2005年7月以后,人民幣盯住的是一籃子貨幣。若從1994年開始計算,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實際升值幅度達到了42%,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則分別升值了65%和93%,分別排在全球61種貨幣的第3和第6位。這實際上告訴人們,人民幣一直就是一種強勢貨幣,而加入SDR后,中國追求強勢貨幣的理念不會改變。
但是,加入SDR后,人民幣匯率由于可以自由浮動,因而控制人民幣匯率走強的手段與以前會大大不同,政府必須學習美國政府的做法,用市場機制來引導人民幣匯率,而不是直接入市干預或者政府管制。干預可能會有,但機會極少,主要由市場自我調節(jié)和政府引導。在市場機制完善后,若人民幣能夠保持強勢,才是真正強大的人民幣,更容易被世界各國承認。
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必須滿足以下特征:
——自由交易
——國際使用量足夠大
自由交易是加入SDR的前提之一。關于國際使用量問題,目前中國已經在全球建立了若干個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英國已經建立成功,最近建立的中歐國際金融交易所也將是人民幣在歐洲的離岸交易中心之一,新加坡是最早建立人民幣離岸交易的國家,法國也有意要建立專門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除此之外,中國與多個國家單獨建立的貨幣互換量也已經足夠大,實際上,最近兩年,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量大體上逼近美元的使用量,這就是說,人民幣在使用的廣泛性上,也已經具備了強勢貨幣的條件。
強勢貨幣并非單邊升值的貨幣,而是從廣泛性上被更多國家承認的貨幣。人民幣已經具備了強勢貨幣的基礎,未來必將繼續(xù)堅持強勢貨幣這一點,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的貿易量是最大的。
人民幣加入SDR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1970年至今,IMF共分配了約2040億單位SDR,約合3180億美元,不足全球非黃金外匯儲備的5%。由于發(fā)達國家使用SDR的積極性和緊迫性不高、分配意愿較低等原因,當前SDR總規(guī)模較低,作為儲備資產的吸引力較小。
另外,按照IMF規(guī)定,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后,可以享受一定的特別提款權權益,按目前這種量來測算,中國加入后,將獲得30億美元左右的權益,但相比中國目前的美元儲備來說,這只是九牛一毛,因而即使有經濟效益,也很微薄。
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后,中期可能有2-4%的全球份額,這將為中國帶來額外的美元流入,對改善中國的美元流動性有一定的助益。
人民幣加入SDR真正的經濟效益在于債券利率的下降。外資購買人民幣的直接方式是購買人民幣債券,這將使得債券收益率呈不斷下降趨勢,或者說,債券價格將不斷走高,對國內經濟來說,通過壓低長期國債利率,可以有效壓制銀行長期貸款利率,并進而顯著降低企業(yè)貸款成本。中國有工商注冊的企業(yè),大大小小都算在內,有4200萬家,降低利率的意義非同一般,將使中國經濟長期受利多影響。(本文作者陳維君陳維君系職業(yè)投資人、和訊財經評論特約作者,有著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貨投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