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英國脫歐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間崩塌,跌幅一度接近10%。隨著發達國放風加碼放水,例如日央行可能實施激進的“直升機撒錢”財政量寬政策,再加上美國上月就業數據出奇地超乎預期,降低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疑慮,結果股市在短短三周內收復了英國脫歐的失地。
回光返照
若說英國退出歐盟對環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全無影響,恐怕沒有人會相信。這輪股市反彈只是虛火上升,甚至是回光返照而已。
1、脫歐風暴未完,疑歐派勢力繼續在歐洲擴大;
2、脫歐后續影響不斷發酵,意大利與德國銀行問題多多,金融市場動蕩期持續;
3、發達國放水救經濟只是出口術伎倆而已,所謂救經濟措施效用成疑。
投資者趁高位減持
值得注視的是,全球股市返回英國脫歐前高位,全球投資者正在從全球股票基金中撤出資金。根據資料顯示,截至上周五止,全球股票基金走資1330億美元,當中800億美元來自美股基金,可知道資金蜂擁從美股出逃,但道指與標普五百指數仍然創出新高,莫非美聯儲入市推高股市?
標普500指數僅用了10個交易日就收復了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導致的跌幅,而又過了一個交易日即觸及紀錄高點。不僅抹去了英國退歐公投之后5.3%的跌幅,也讓美國股市市值從6月27日以來增加了近2萬億美元。如此高的市場點位讓這種上漲格外顯眼,也是有史以來市值增加最快的時期之一。
如下圖所示,今年上半年的資金流出速度創有史以來最快紀錄。但是那是遭遇資金流出的市場為什么又創出了歷史新高?現在我們有了答案。
2005年至2016年,標普500指數走勢圖和全球股票基金資金流動示意圖。
還記得今年1月底股市的暴跌么,當時花旗集團分析師Matt King表示,盡管歐央行和日本央行向市場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但是新興市場流動性的枯竭給全球市場代理了巨大的震動。凈流動性遭到大量贖出,在這一過程中股市不斷下跌。
2009年至2016年,歐央行,日本央行,美聯儲,瑞士聯儲英國央行,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和全球央行資產購買規模走勢圖。
6個月前,Matt King在研報中指出,“很多客戶開始要求銀行更新其流動性數據。”
更新的數據揭露的是“全球央行凈資產購買規模達到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
2009年至2016年,歐央行,日本央行,美聯儲,瑞士聯儲英國央行,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和全球央行資產購買規模走勢圖。
這正如誰在每個人賣出股票的情況下買入股票這個謎題一樣,接盤的是央行。
然而,King指出“信貸和股票要比之前的漲勢更大。”
左圖:2009年至2016年,全球央行流動性與全球估值對比走勢圖
右圖:2009年至2016年,全球央行流動性與美國高收益債券利差對比走勢圖。
更多來自King的觀察:
股市大漲是因為歐央行和日本央行資產購買計劃的加速,以及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減少的反轉。其他的指標顯示資金將會退出全球風險資產:共同基金的資金從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股市和投資級債券中不斷流出。根據我們的信貸調查,當前共同基金的倉位為2008年第二低位。市場預測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可能會退出進一步的刺激政策。
結論:
我們對于這一政策引發的上漲可以持續多久持有深深的懷疑,基本面無法支撐長期的上漲,信貸已經開始關注資產的相對價值,而不是絕對價值。因此在更長期熊市指標下,我認為當前不是投資的最佳時刻。
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安慰的僅僅是美聯儲,和全球其他主要央行。投資者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已經提到過很多次:當前市場受到的是個人刺激時刻的影響,而不是受價值驅動。更負面的影響是長期的(當前市場需要的是去杠桿;政治趨勢開始走向去全球化;投資者對于央行的信心開始下降)。除此之外,還英國政治的麻煩,缺乏短期刺激因素以及央行流動性風險上升等一系列問題。
為什么央行現在開始放棄長期目標,僅僅退出短期刺激措施?很簡答:因為凱恩斯說過,長期來看我們都會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