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周最后兩個交易日的休整,A股周一上演低開高走的好戲,上證綜指收報2988.60點,這是時隔1個月之后再次挑戰3000點整數關口。從盤面看,板塊和個股均普漲。個股方面,漲跌比為2381:191,非ST股漲跌停比為34:2。
從資金流向看,滬深兩市凈流入資金超過613億元,創一個月來的新高。其中,中小板資金凈流入136億元,創業板資金凈流入近84億元,兩市主力資金流入107億。另外,滬股通資金流入12.32億。有色金屬、證券信托、工程建設、煤炭、電子信息資金流入排名前五;電子元件、汽車行業、金屬制品、輸配電氣、儀器儀表板塊資金流出最多。
盤后采訪,大多數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對后市表示樂觀,一致認為昨日大盤強勢上漲,一舉突破2945點前高,后市“吃飯行情”啟動。但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樂觀趨于一致反而需要清醒,3000點之上宜逢高減磅。
廣州萬隆等樂觀者認為,昨日市場的普漲主要是由有色、煤炭等二線藍籌板塊帶動大盤指數上攻,此類板塊正是由于去產能改革造成商品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直接利好刺激,由于當前市場仍舊處于改革推進信號不斷釋放的紅利期,因此市場會不斷圍繞改革深化所產生的利好進行炒作,國內改革預期提升所帶來的做多情緒暫未見消退的跡象,而且國企改革再迎政策密集期,13個改革意見或方案相繼出臺,所以A股短期內仍將保持震蕩上漲的走勢。
國信證券則提醒小心“吃飯”不成蝕把米。市場熱盼的“吃飯行情”可能只是一廂情愿,謹防“吃飯”不成蝕把米。理由是:企業盈利1季度超預期增長可能是曇花一現;海外風險事件暫歇,不能忽視后續實質性沖擊;國內監管“脫虛入實”及“金融去杠桿”導向短期并不利于股市風險偏好持續回升。
另外市場對于“險資大幅放寬基建投資”的消息也存在分歧。7月3日,中國保監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三份重要文件,這三份文件分別是:《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以及圍繞這個辦法的《答記者問》和新聞通稿,上述“管理辦法”將從2016年8月1日起實施。
看多者認為,通過釋放保險資金,理論上可以帶來數萬億資金進入基礎建設領域。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保險資金“管理辦法”不僅給中國的實體經濟送上了萬億級的大利好,而且對上市企業而言同樣是大利好。國家圍繞大基建出臺一系列舉措,包括大規模興建地鐵、高鐵、城市管廊、高速公路和機場等,此次保監會的新規定,其實就是為“大基建+PPP”開路,影響將非常大。看空者則認為,險資大幅放寬基建投資對于實體經濟是利好,但這也表明政策層面希望減少保險資金對虛擬經濟的過熱追捧。
從反彈的行業板塊上看,多數個人投資者和機構仍青睞中小創。如中航證券堅持認為賺錢還需中小創,權重股大漲推動滬指突破壓力區,這為市場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但二八轉換依然不會發生,二八比翼雙飛是最佳,所以市場賺錢的焦點仍然在小盤股群體。
中信證券卻主張布局周期品,預計7月份A股面臨的依然是這種指數區間波動下的結構性行情,主要的機會大概率不會來自前期一直強勢的板塊。相反,周期品種有望成為新的強勢板塊。從周期品種漲價和供給側改革的市場邏輯分析,基本可以歸納為:從工業品到農產品,不是反彈創新高就是在反彈創新高的路上。
從資金博弈上看,三季度的A股市場正迎來投資者信心的恢復,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明顯從防御轉向進攻。一些公募基金經理認為階段性底部已經出現,市場重心在震蕩中不斷抬升,當前資本市場經過多輪大幅調整,市場風險釋放充分。一些長期保持謹慎的私募基金經理似乎已經開始樂觀了,認為當下許多股票已出現明顯的投資價值,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內的A股市場或迎來一波具有吸引力的反彈行情。因此,三季度可能是年內做多的核心階段。
也有部分基金經理認為,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流動性上,都存在著長期改善的確定性和短期不確定性增強的矛盾,這決定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特征還是波動震蕩態勢。在今年波段市行情下,股市的走勢更多取決于股票本身的供求關系,決定于IPO、再融資、大小非減持和增量資金的角力。
從剛剛過去的二季度情況分析,預期一致悲觀后股市反而難有進一步下跌。4、5月份,上證綜指有好幾次跌破2800點后都被迅速拉回,且在遇到6月減持高峰、加入MSCI失敗、英國“脫歐”等一系列利空因素沖擊后也沒有明顯下跌,但也未出現像樣的反彈。最大的原因是存量資金博弈下,凈減持規模擴大進一步吞噬存量資金。2016年以來,大小非凈減持規模逐月增加,2-4月月均凈減持規模僅在80億元左右,但5月已增加至145億元,6月更是擴大至29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市場的最大特征就是預期一致樂觀時反而更需謹慎,技術圖形做得非常漂亮時反而要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