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網友出租房內燒炭身亡 租房十天極少出門
來源:財經時報 發布時間:2015-12-31 09:15:00

12月28日下午5點左右,濟南市歷下區鞭指巷一居民樓內有人發現一對死亡多日的青年男女。據了解,兩人半個月前經中介介紹到此租房,當時僅交了十日租費,租期到后,由于與租客聯系不上,中介人員到房間查看才發現兩人已死亡多日。據知情者介紹,兩人系網友關系,警方稱目前已確認兩人系自殺身亡。文/圖記者楊銳

房屋門窗全部封死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出事的這對男女是網友關系,剛剛到濟南不久,是半個月之前搬來的租客,男青年出生于1986年,女青年比男青年大十歲,1976年出生,當時只租了十天,因為租期到了一直聯系不上租客,中介人員強行打開屋門才發現異樣,趕緊報了警。

事發出租屋的鄰居告訴記者,該出租屋的房間是一室一廳,兩個年輕人是在臥室選擇自殺的,臥室內的窗戶上用一個非常大的黑色塑料袋全部封上之后又用封膠全部封死,兩人躺在臥室一個自己搭的帳篷里面,外面大門也全部用封膠封住,桌子上的炭盆里還殘留著已經燒完的炭灰,“房間布置的相當嚴密,所有的材料都很齊全,我們在外面并沒感覺到有任何異常,也沒聞見任何氣味。”

租住的十天里,附近居民幾乎沒見過兩個年輕人出門,“極有可能來住沒兩天就出事了,剛來還見過兩面,兩個人看上去都很文靜,后來就再也沒見過,租房快到第十天的時候,中介就已經聯系不上了,”知情人士介紹說:“只知道男的青年姓紀,身份證上顯示的是壽光人,實際是哪的不太清楚,兩個人極有可能是網友相約自殺的,現場還留了封遺書。”

租房中介曾三次敲門

發現這對男女出事已經是中介第三次登門找人了,鄰居告訴記者,由于租期到期,中介人員曾兩次登門找人,第一次來的時候在門外敲門沒人回應,中介人員將外面的電閘拉了下來,以為限電之后租客會主動聯系他們。發現限電沒用,中介人員第二次來的時候又將電閘合了回去。

“從那時候我就開始留意隔壁這個房間了,”出租屋的鄰居告訴記者,因為在自己家陽臺能夠看到隔壁屋的燈光,他們就一直留意著,“那個燈天天都亮著,但是敲門也沒人開,中介也聯系不上,所以第三次中介來的時候才在鄰居們的勸說下強行打開屋門,發現了死者。”

“估計死了很長時間了,打開門的時候一股惡臭,”鄰居說,當時屋里味道很大,現場雖然大家沒進去看,但是當時警方調查完說尸體都已經出尸斑了,臉上和身上都有,目前,警方已經排除了他殺的可能,案件正在進一步的調查之中。

網上相約自殺已發生多起

網友相約來濟自殺,這已經不是第一起,今年5月18日,18歲的江西少年小譚通過網絡認識了三名好友,四人相約從各地來到濟南一間出租房,閉上門窗,燃起木炭,準備將隨身的秘密與人生一起埋葬在異地他鄉。對于選擇死亡的原因,小譚說只是為了想試試“快掛了是什么感覺”,“人掛了之后有沒有靈魂”。

說起相約的四個人,小譚說,說是相識,其實自己也說不出對方的姓名、年齡、籍貫和其他情況。對其他三人的了解,僅僅限于性別,以及他們共同的“目標”。“我們在百度貼吧里認識的”,小譚對貼吧的名字,三緘其口。“無聊嘛,就上貼吧逛逛了。”小譚說自己在貼吧中留下過自己的聯系方式,“留QQ號了”。

5月18日晚上7點左右,包括小譚在內的兩男兩女四個年輕人,關緊了出租房的門窗,在屋里點燃了木炭。

幸運的是,相約自殺的四個人中有一名來自哈爾濱的女子小肖最后后悔了,跑出房間后該女子報了警,警方趕到后將另外三人救了出來。

“把家庭中缺失的感情補上”

近幾年,網友相約自殺的案件不斷發生,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有心理專家表示,自殺的情緒會傳染,一人厭世容易引起有類似遭遇的人抱團輕生。網上相約自殺高發,對此又該如何疏解呢?

“這些年輕人選擇對生命的漠視是有原因的。”濟南心理衛生協會秘書長、副會長張洪濤分析認為,這些年輕人的極端行為很大程度是由于家庭原因,“因為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這些孩子的人格和生命觀是有缺陷的。”張洪濤解釋說,很多家長的想法是樹大自然直,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應該怎么做,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就像一棵小樹,需要得到愛的滋養和情感的呵護才會茁壯成長起來,缺乏家人關愛的孩子會感覺沒有人在意他,生命來的容易失去了也無所謂,所以容易輕生。

“類似于網上相約自殺這類群體,一定程度都是由于缺乏社會集體感,游離在主流社會之外,被社會邊緣化,”張洪濤說,這些年輕人在網上找“同類”其實是尋找一種天涯淪落人的“群體意識”,這種意識在相互之間繼續傳染,最后使他們走上迷途。

“讓父母把對孩子缺失的感情補上,不失為一種治療途徑,”對于這些相對弱勢、自暴自棄的年輕人,從家庭根源出發或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讓他們感覺被重視,會堅定他們繼續活下去的信念。”

更多精彩資訊>>>

?

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