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訊
央行決定20日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利率
據央行官方微博19日消息,為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探索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發揮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結合當前流動性形勢和貨幣政策調控需要,人民銀行決定于2015年11月20日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對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隔夜、7天的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分別調整為2.75%、3.25%。
進出口銀行將向中鐵總提供5000億授信額度
11月19日,中國進出口銀行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簡稱:中鐵總)簽署了《銀企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進出口銀行將向中鐵總提供總額500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并利用進出口銀行在國外大型項目融資方面的經驗以及獨特的金融政策優勢,支持中鐵總實施境內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今后,進出口銀行將繼續依托其在海外項目開發、國際銀團貸款、中長期項目融資貸款以及國際結算等業務的豐富經驗,充分發揮其在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的比較優勢,為推動“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高鐵外交”等戰略提供全方位融資支持。
財政部將于24日實施500億國庫定存招投標
財政部11月19日公告稱,將于24日實施2015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十期)操作,本期規模500億,期限為三個月。
根據公告,本期存款起息日為2015年11月24日,到期日為2016年2月23日。本期存款招投標定于11月24日上午9點至9點30分,通過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招投標系統,面向2015—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參與銀行進行,按照《2015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投標規則》進行招投標。
全國碳市場有望于2017年啟動 新能源產業受益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將爭取2017年啟動全國碳市場。他稱,我國已經開展了7個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已經全部上線交易,碳價也比較穩定。目前,我國正在積極考慮立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等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的條件就比較成熟了。
招商證券指出,碳交易配套產業包括碳核查、碳資產管理和交易所。由于初期現貨交易市場規模不大,現貨市場的配套產業也比較有限,碳交易市場未來的活力在于衍生品市場。碳交易體系建立,能源產業將首當其沖;而新能源產業有望長期受益,一方面新能源企業可通過出售CCER獲取額外收益,另一方面可能受益于強制減排企業的在新能源領域的直接投入。
招商證券認為,我國碳排放主要源頭為電力、水泥、有色、鋼鐵、航運等強制性減排行業,而碳排放的40%多又主要來自電力行業特別是火電,碳減排體系影響最直接、最深的將是能源行業。我國需要繼續推動碳排放量少的新能源(風、光等)替換火電;新能源企業,可通過向強制減排企業出售CCER獲得額外盈利,如CCER能全部出售,光伏運營企業利潤有望提高5%左右,風電有望提高8%左右;此外,也有望受益于強制減排企業在新能源直接投入上帶來的產業拉動。
標的方面,新能源產業:推薦林洋電子、金風科技、正泰電器、福能股份、陽光電源、隆基股份;利好海上風電等不盈利新能源產業,關注泰勝風能。
配套產業:關注置信電氣(碳資產管理+碳核查)等。
清潔發電設備:關注華光股份等。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實施需直接投資1.84萬億(附股)
首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實施的投融資需求及影響》分析報告19日由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發布,報告顯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需求共計1.84萬億元,與之前預計的1.7萬億增加了8%。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的直接投資分別需要2490.29億元、2384.69億元與903.58億元。
該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存在投資總量嚴重不足、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性投入、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如不能形成穩健有效的大氣行動計劃實施的投融資機制,則大氣行動計劃實施所需的資金投入水平就無法保障,因此2017年三大區域以及全國大氣行動計劃目標就難以實現。
目前中央財政的對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投入規模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別為50億和100億元。報告對此指出,這與《計劃》實施的投資需求相差巨大。
國泰君安認為普通達標排放之后的超低排放仍然值得市場關注,盡管每年市場規模僅在100-150億元之間,但是霧霾如果頻發、影響到人民生活健康,則不排除國家繼續加大對大氣污染的治理,畢竟與水、土污染相比,大氣污染是看得見的、能夠接觸到的、影響人民群眾最深刻的環境要素。此外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的燃料將得到充分供給,以企業為龍頭、農戶參與、縣鎮鄉政府監管、市場化推進秸稈收集體系和物流體系將得到短期強化管理,重點區域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原料收集、儲存等將得到更大保證。另外VOC是十三五期間重要治理對象毋庸置疑,千億元VOC治理及監測市場在國家逐步推進后、靜待實力型企業挖掘;具備業績、經驗、融資、技術、關系等綜合實力企業率先受益。推薦雪迪龍、清新環境、長青集團,受益標的包括迪森股份、啟源裝備、龍凈環保、凱迪生態、聚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