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企業為“自救”經營 觸電、限產新招迭出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19 10:36:19
本周大盤向下調整,前期領漲的有色板塊沖高回落,其中一度漲勢凌厲的稀土股——五礦稀土、廈門鎢業、科力遠、天通股份周三單日跌幅均超過了5%。而同期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繼續暴跌,銅、鋁大類金屬探底無望;周三國內期貨市場,滬鋅大跌1.81%,滬錫跌1.54%,滬鎳跌1.29%,滬鉛跌1.22%,滬金跌1.11%。 有色價格的漫漫熊途為有色上市公司的經營與股價帶來了后市壓力。 為了“自救”經營,有色企業新招迭出:中國鋁業本周宣布合作阿里巴巴,打造中國金屬的電商交易平臺,將傳統有色金屬產品轉到網上去賣;廣大稀土企業繼續落實“限產保價”;云南銅業等大型企業優化資產經營,拋售非主業資產用以充實現金流。“自救”行為雖然未必對企業經營產生立竿見影的促進,但對于企業股價,卻容易形成機構挖掘的概念與題材。 方式一:中鋁合作阿里“觸電” 本周中國鋁業網站信息顯示:該企業董事長葛紅林,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舉行會談,雙方共同搭建一體化的中國金屬電商交易平臺。 卓創資訊等機構對此的理解為:作為多次不幸獲得“虧損王”稱號的傳統冶煉企業,中國鋁業的高管不得不選擇了“觸電上網”的自救模式,選擇和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聯手打造中國金屬電商交易平臺。 方式二:有色企業限產保價行為 “限產保價并非廣晟有色一家稀土企業的行動,而是六大稀土企業的共同行為,為的是有效環節稀土市場的供需矛盾,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本周三下午,面對廣州日報記者的詢問,廣晟有色上市公司的董秘胡遠芳如是說。而機構普遍認為,六大集團的限產舉措,是近期五礦稀土等稀土個股連續暴漲的主要推動力。 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據北方一家稀土企業高管透露:以上限產只是一個最低的“目標”,12月份,全國20多家稀土企業還將繼續磋商,探討進一步的限產保價行為。 方式三:云銅出售非主業資產 為了“自救”,諸多大型有色企業也采取了拋售資產的行為,與2008年~2012年之間的瘋狂“攬儲”、海外拓展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云南銅業上周末就公告稱:為清理非主業投資,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擬通過產權所公開交易,以不低于1.31億元的價格出售所持云晨期貨有限責任公司40%的股權;該企業經營范圍主要為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轉讓該股權有利于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增強整體競爭力。 無論是“限產”還是“觸電”,有色企業的近期熱門操作均屬于無奈的“自救”之舉。 華泰期貨(廣州)分析師張晟認為:有色上市公司的自救行為效果是否大,依然要看未來半年的市場發展,目前并不確定;國際金融市場、大國政治博弈的“外力”也會產生巨大影響,不是由企業自己說了算。如果“外力”保持中立,預計“限產”的影響力最大,側重于中線利好于經營與股價;拋售資產的影響力側重于短線;“觸電”的影響力則側重于長線,暫時還無法看到真金白銀,但如果大盤保持震蕩向上,對于股價的促進可能遠大于對于經營的促進。 鍺鋰等小金屬前景較好 產品屬于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相對比,鍺、鋰等小金屬前景較好,次之是稀土與鋅、鎢,最差是銅與鋁,供大于求格局無法改變,產品價格還會進一步探底。國泰君安分析師劉華峰認為,“企業限產”+“連續下行”,使得稀土主力品種價格已經接近長周期的低點,但長期來看,稀土冶煉分離行業庫存水平仍處高位,冶煉分離企業庫存約為年需求的1.5致2倍,減產實施后有助于加速稀土行業去庫存進度。稀土基本面要比銅、鋁等大類金屬更好,或能提前確定底部、走出反彈行情。(記者井楠)
下一篇:糖業股走強 糖價望迎新一輪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