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訊
國足每場都是生死之戰,跟A股天天喊變盤,倒是貼合得很
在昨天的2018世界杯預選賽上,國足0:0戰平香港,出線形勢渺茫。兩個多月時間內,國足與香港兩次踢成0:0。
實際上,球迷的記憶也只有7秒鐘,愛之深,責之切,但逢大賽,多數人還會準時悄悄的打開電視機,或者投入幾塊錢支持一下,就當愛國情緒也好,自己犯賤也罷。
中國球迷的這種情節和中國股民是一樣的,即便自己的賬戶綠油油,還始終數十年如一日,9:30前準時爬起來打開手機或電腦研究K線圖。
研究顯示,國足與A股至少存在以下幾大共同點:
與國力和大國形象嚴重不符
中國GDP增長速度雄冠全球,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人口數量全球第一,卻就是湊不出一個有競爭力的11人首發隊伍,又是恐韓、又是恐日,又是西亞諸強成了勁旅,放眼亞洲,除了馬爾代夫、不丹,似乎很難找到我們不恐懼的強隊,從這一點看,中國足球水平,成績非常穩定。
2013年,A股熊冠全球,盡管今年上半年的牛市讓我們得到了升華,但不可否認,從長期看,A股的長期回報率卻不容樂觀。上市公司長期不分紅,熱衷講故事,機構和散戶都愛炒概念,今年上半年,A股的總市值一度超過GDP總量,每一個股民都揚眉吐氣,可這樣一場匆匆的財富盛宴,最終又有多少人守得住?
14億人選11人真的那么難嗎?1億股民中選出一個巴菲特真的那么難嗎?我們也曾有中國巴斯滕,將來也可能會出現中國梅西、中國C羅,但什么時候中國擁有真正的C羅和梅西?中國股市也是一樣,好不容易出現一個草根巨星,卻因內幕交易被警方調查,散戶的信念瞬間坍塌,原來炒股發家致富只是一個神話。
都令人亢奮、令人上癮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球迷隊伍和股民隊伍,球迷和股民的共同特征是容易亢奮、容易激動,連知名解說員都能激情之下蹦出“偉大的意大利,偉大的格羅索”,當然,足球本身是需要激情的。可是炒股作為一項風險投資,太過激情卻不是什么好事。
中國股民的激情是很令人感動的,一根陽線改變三觀,似乎監管層和主力資金都要照顧股民的情緒面,中國股民又很率性,并且聯想力豐富,奧巴馬當選總統,澳柯瑪漲停;李某某強奸被抓,天一股份大跌6%;高考開始,銀之杰漲停。
相對而言,中國球迷很專注,一般選擇了一只球隊,很少再愛上其它的球隊,而中國股民換股票就跟換襪子一樣,一個股票如果沒有較高換手率,那就是垃圾股。中國球迷也更現實,我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沖出亞洲,即便沖出了亞洲,球迷的期望也就是進一個。而中國股民顯然期望要高,巴菲特20%的年化收益率根本不能滿足股民的胃口,漲停和翻倍是起步價。
一直充滿希望
吐槽了那么多,應該說中國股市和中國足球始終是充滿希望的。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有雄厚的資金池,再加上全球最大的市場,我們可以見證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奇跡,為什么就不能見證A股和國足的奇跡呢?這也是散戶和球迷不愿離去的原因。
強大的足球和強大的股市離不開制度環境和個人的雙向支持。6.15股災暴露了我們制度建設中的諸多漏洞,比如杠桿使用的負面性、太急于追求資本強國的速度、上市公司的責任感、內幕交易、輿論報道的一窩蜂等,好在,通過這次陣痛,我們可以就一些制度性的缺陷進行根治,對投資者回報預期給予合理引導、注冊制的真正推行、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真正的長牛、慢牛才有可能真正出現。
而中國足球則沒那么幸運,盡管深改小組已經確立改革,但中國足球的一些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卻沒有集中暴露,除了黑哨和受賄,但最重要的市場化問題目前仍任重道遠。市場化,讓市場的東西歸市場,或許才是股市和足球殊途同歸的解決方法。
足協主席難當,證監會主席更難當,一輸球或股市一跌,就開始抱怨,等著國家來救,換誰都不好受,我們呼吁市場化改革,不可否認,不少散戶,一些球迷的不理性行為,是不是反而會給改革添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