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粉絲”一起探尋窯燒的秘密——制瓷藝人張晞的眾籌親歷
來源:新華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5-11-17 22:30:11
新華網(wǎng)杭州11月17日電(記者黃筱 馬劍)“眾籌?我不是很懂?!睆垥勑πφf,“對我們手藝人講,就是‘粉絲’湊在一起,完成一項對古代文化的傳承?!?/p> 張晞出生在浙江省龍泉市披云山下的寶溪鄉(xiāng),今年四十出頭。他從17歲起跟隨爺爺學習燒制青瓷。 龍泉青瓷是我國傳統(tǒng)制瓷珍品,始創(chuàng)于三國兩晉,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龍泉市境內(nèi)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360多處,史稱“龍泉窯”。 張晞的爺爺叫張高岳,曾是民間青瓷柴燒的高手,一輩子與龍泉窯為伴。1957年,周恩來總理提出要恢復(fù)歷史名窯。張高岳與其他四位老手藝人,一同受命參與恢復(fù)龍泉窯的工作。 小時候,在張晞眼中,爺爺就是魔術(shù)師,能夠控制爐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一句“溫度到了”,就預(yù)示著一批柴燒的問世。每次出窯時,張晞都期待著爺爺?shù)囊痪湓?。只要爺爺說“這寶貝燒壞了”,他就能得到幾個小件的瓷器玩。 柴燒,就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制品。柴燒,也是一門古老的技藝,燒制難度非常大。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龍泉開始流行液化氣燒窯,又稱氣燒。氣燒能夠很好地控制溫度,成品率高,顏色均勻,逐漸占據(jù)青瓷燒制的主導(dǎo)地位,而柴燒由于操作難度大,而逐漸被拋棄。 “氣燒的青瓷像是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商品,不會有一絲驚喜與變化。柴燒的魅力在于,不到最后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燒出來是什么樣子?!睆垥?wù)f,柴燒過程有很多不確定性,手工拉坯使得尺寸會有偏差,燒制過程存在器物變形、積釉、窯變、煙熏等狀況,造成最后成品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更具有藝術(shù)美感和收藏價值。 張晞?wù)f,古法柴燒的不確定性高,一般一年只能燒三到四次,一次的成本達20萬元人民幣。從1998年后,寶溪鄉(xiāng)就基本沒人用柴燒青瓷了。 隨著眾籌的興起,張晞也想嘗試一把,通過眾籌方式好好燒一窯柴燒青瓷。于是,他發(fā)出了“跟我一起燒一窯青瓷”的倡議,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讓這門手藝能夠得到保護、得到傳承,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磐”的柴燒青瓷。 張晞眾籌燒制龍泉青瓷的消息被擺上了眾籌網(wǎng)站和微商平臺,最近被列為2015中國工藝美術(shù)精品博覽會的展會亮點。 根據(jù)公告,張晞本次眾籌經(jīng)費從200元到30000元人民幣不等,分為7個檔次,每個檔次對應(yīng)著不同等級的青瓷。以3萬元為例,參與者將受邀前往燒制現(xiàn)場,在當?shù)孛赓M食宿3天,第一時間零距離觀察“窯變”,最終還將獲得一件當?shù)責频镍P尾樽。 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張雷說,龍泉青瓷眾籌,解決了作者和藏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有益嘗試。 如今,眾籌金額已經(jīng)超過了一進窯的成本。張晞?wù)f,五萬斤的木柴已經(jīng)擺放在了位于寶溪鄉(xiāng)的古窯邊,靜候明年元旦那場“約會”。 根據(jù)眾籌公告,古窯會在某個冬日某個時刻被點燃,嚴格按照古制,點火之后一直要燒30個小時左右。 在這30個小時里,張晞需要與20多位窯工一起,輪班守在爐火前。在這30個小時里,中國最美麗、最莫測的青色將在1300攝氏度的高溫中逐漸展現(xiàn)真容…… 過去17年,披云山下的古窯曾被張晞點燃兩次。但他說,明年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是被互聯(lián)網(wǎng)眾籌的火焰點燃的,而且有可能讓柴燒薪火相傳。
下一篇:眾籌還可以幫我們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