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2000年前砝碼 最輕可稱2克
來源:中國江西網 發布時間:2015-11-17 08:38:01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套砝碼共12枚。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套砝碼共12枚。

說起砝碼,停留在你腦海里的,一定還是中學物理課上,老師搬上一架天平,從盒子里用鑷子取出的一個個錚亮的砝碼。要是和你說,在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套2000多年前的砝碼,你一定很想知道究竟是啥模樣。11月16日,與海昏侯墓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聊起這套砝碼,他表示,在那個時候,砝碼有一個別的名字——銅環權。在本文中,我們姑且還是稱它為砝碼吧。

據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介紹,這套砝碼在江西是首次發現。張仲立表示,這套砝碼對于研究度量衡有重要的價值。同樣,作為專家組成員,曾在多地發掘保護過青銅砝碼的吳順清透露,這套砝碼一共有12枚,最輕可以稱到2克。

最早度量衡距今有5000年

記者查閱文獻資料獲知,度量衡的發展大約始于原始社會末期。傳說黃帝“設五量”,“少昊同度量,調律呂”。度量衡單位最初都與人體相關:“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這時的單位尚有因人而異的弊病。《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禹“身為度,稱以出”,則表明當時已經以名人為標準進行單位的統一,出現了最早的法定單位。

距今5000年前的甘肅大地灣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一組陶質量具,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量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并立,各國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頒發統一度量衡詔書,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為中國2000多年封建社會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礎。

漢代政治經濟制度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漢末劉歆將秦漢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規范和條理,后收入《漢書·律歷志》,成為最早的度量衡專著。

海昏墓出土12枚砝碼

在漢代,漢武帝執政后,歷經了六次幣制改革,最后推出了上林三官五銖。盡管幣制改革比較成功,然而,好的幣制還需要有好的管理措施跟上,漢武帝對推行的“五銖”新幣制的管理十分重視。其中,漢文帝的“稱錢”之法,成為西漢時期幣制管理中比較有效的一項手段。漢武帝在稱錢管理中使用的主要工具還是稱錢衡,然而在推行新幣制時,不可能繼續使用舊時通行半兩時用的“權錢”,當時用的是另外一套砝碼錢。

據文獻記載,秦漢以前的衡具大多是兩邊等臂的吊桿式天平,與今日的平衡式天平完全是一個原理。到了漢朝,稱測、校驗錢幣重量有了一套專用的衡具,秤桿還是以吊桿天平式為主,砝碼多見稱錢專用品。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墓出土有101枚四銖半兩錢,在同一個竹笥內還有一件“稱錢衡”和一件圓形砝碼。

“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砝碼一套,總共12枚,大小不一,都是環形的,為青銅材質。”吳順清說。

據吳順清介紹,在海昏侯墓內,目前暫時沒有發現吊桿式天平。“那個時候的天平,就是用一根30多厘米長的桿子,取中間位置打個孔。”然后,在桿子兩頭各吊一個盤子,盤子內一邊可以放物品,一邊放砝碼。“兩邊平衡了,砝碼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不過,他同時透露,這套砝碼最輕的可以稱到2克,全部加起來可以稱一兩斤的物品。“那個時候,砝碼主要是用來稱錢的,像黃金之類的貴重物品。”

砝碼在漢代有著規范的檢測標準

對于砝碼為何選擇青銅材質,而不是鐵材質的問題,吳順清解釋說,鐵容易氧化生銹,所以稱不準。“青銅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他同時表示,在西漢時期,對砝碼就已經有了專門的部門和規范的檢測標準,同時也有著嚴格的法律。“每一個砝碼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都需要經過再校驗。”

記者查詢文獻資料發現,漢文帝在實施放任鑄幣政策的同時,推行這種“稱錢”法律,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對所用的錢幣進行管理,規定在社會流通的錢幣必須經過政府稱重校驗。稱錢法律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市場中錢幣的質量,正是“稱錢”之法的執行,讓文帝四銖半兩出現了一度輝煌。

“正常情況下,每一套砝碼都是奇數的。”據吳順清介紹,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這套砝碼大小不一,共有12枚。為何這套砝碼是12枚?對此,吳順清解釋說,在這套砝碼中,有2枚最大的,所以才出現了偶數。

吳順清說,在西漢時期,砝碼的重量都已經非常標準。“那個時候,對砝碼就已經有專門的部門和規范的檢測標準,同時也有著嚴格的法律。”他表示,每一個砝碼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都需要經過再校驗。

對研究度量衡有重要價值

“砝碼在我國北方出土較少,在南方地區較多。”張仲立說,由于出土的砝碼不多,所以在學術界,對砝碼研究也相對較少。“此前,對這樣的砝碼,我也見得很少。”

張仲立表示,此次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這套砝碼,無疑為研究西漢時期的度量衡提供了實物,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砝碼是否用于私自鑄錢稱重?

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10余噸五銖錢,無疑是一直關注的焦點話題。近年來,江西考古發掘的大批漢墓中都出土有數量不等的銅錢,而且有十余個市縣曾發現過錢幣窖藏,窖藏錢幣的數量從數公斤至數百公斤不等,其中有大量的漢代錢幣,這正表明了當時錢幣鑄造數量之大。由此,楊軍此前表示,可以看出,海昏侯墓內出土的銅錢,極有可能產自南昌本地。緣由是南昌曾是全國最大的一處銅幣生產基地,當時的海昏侯或會私自鑄錢。

而同時在海昏侯墓內出土的砝碼,就是“稱錢衡”。那么,這些砝碼連同目前尚未發現的吊桿式天平,會不會是海昏侯私自鑄錢時,用來校驗所鑄造的五銖錢重量的呢?就這一話題,專家表示,目前還難確定是否如此,需要在下一步的考古研究中考證。

文/圖 江南都市報記者陳艷偉 實習生吳秀娟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