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1月12日電(記者李勇、石志勇)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經濟增速年均11%,人均生產總值突破8000美元,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這是陜西在“十二五”期間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但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陜西依靠投資拉動和資源價格推動帶來的高增速難以為繼,為此陜西省積極利用下行壓力倒逼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新”“舊”產業并行發展,確保經濟加速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陜西省經濟“十二五”以來一直處于兩位數的高增速發展時期。但2014年以來,由于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結構內部調整壓力雙重疊加,陜西省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6.9%、7.3%、7.6%,雖然呈現出緩中趨穩的態勢,但未進入全國經濟增速“第一方陣”。
在影響陜西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中,能源價格下跌是主要因素,2015年上半年煤炭和石油價格下跌因素共下拉陜西省經濟增速2.5個百分點。據了解,“十二五”以來,陜西能源化工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保持在50%以上。產業結構不平衡,比較依賴能源化工產業,已經成為制約陜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
陜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瑋峰介紹,陜西省近年來謀求改變目前偏“重”的產業結構,加大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力度,延長能源化工等支柱行業的產業鏈,將能源初級產品就地加工成附加值高的化工產品,規避能源價格下跌的不利影響。
在產煤大市榆林,當地已布局了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的能源綜合利用轉化項目,使得煤炭等資源得以就地轉化。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煤制油技術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董事長毛世強說,企業依靠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可以將煤經濟高效地轉化為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的輕質煤焦油。目前公司的產品供不應求,年產量達到了50萬噸,年產值可達到30億至40億元,帶動當地1700人就業。
在升級傳統產業的同時,陜西省還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吸引了一批世界級企業落戶。其中總投資達75億美元的三星高端閃存芯片項目,2014年5月投產以來已實現穩定量產,今年總產值已突破百億元,項目還吸引一大批關聯企業落戶西安。
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申在鎬說,西安項目是三星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生產的產品具有世界最高技術水平,將幫助西安逐漸形成半導體產業集群,并將進一步躍升為世界具有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在三星高端閃存芯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成投產的帶動下,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2015年增加值占GDP比重將突破10%。在產業增速方面,近年來陜西省非能源工業增速持續高于能源工業,2015年前三季度陜西省非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13%,增速高于能源工業12個百分點。
陜西省委認為,“十二五”期間陜西省發展成就顯著,已經穩步邁入中等發達省份行列。而經濟新常態下陜西省結構調整已經進入倒逼階段,實現動力轉換,邁過結構調整的坎兒,是“十三五”的關鍵任務。下一步陜西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快釋放科教優勢,堅持能源深度轉化和發展新興產業戰略,緊抓“一帶一路”機遇,保持經濟趨穩向好的基本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