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多項重磅經濟數據出爐,在國民經濟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消費一枝獨秀時隔近一年增長重回11%。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以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消費擴大的體制機制障礙,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發展方向,強調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并推出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增設免稅店等細化措施繼續大力“加火添柴”促消費。
以改革破消費障礙
在昨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明確了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的整體思路。
一直以來,影響消費的社會商品生產端資源分配不均飽受詬病,在一些國有資本壟斷行業,民營企業向來難分一杯羹,在如何打開市場破除機制障礙方面,會議給出了加強分類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的“藥方”。具體來說要加強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該轉企的盡快轉企,全面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分領域逐步減少、放寬、放開對外資的限制。
希望借此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
事實上,國務院年內已多次強調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并力促民資進入生態環保、農業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建設。此前通過的國企改革方案也在努力破除民資與國企間的藩籬,業內認為,如果能打破國企“一家獨大”局面,實現國企經營資本多元化,就將為民資進入國企打開便利通道。
“比如體育、教育、養老這些領域,市場需求很大,但是一直以來都被國企壟斷,民資想要進入都會面臨不少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處處長祝寶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增速時隔一年重回11%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消費拉動內需的作用將愈發凸顯。在傳統經濟引擎外貿、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落的背景下,消費數據一枝獨秀。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時隔近一年后,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又回到了11%的高位。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高級統計師藺濤解讀10月消費數據稱,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汽車類商品增速提高是10月增速提高的主要因素。10月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月提高4.4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約0.8個百分點。
而商品零售和餐飲消費雙雙提速同樣引人關注。10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長10.8%,增速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餐飲收入增長12.4%,提高0.3個百分點。尤為突出的是,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
“經濟增速雖然回落,居民的收入水平卻沒有受到直接影響,”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強調,“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收入增速為9.2%,顯著高于GDP增速,這是支撐消費一枝獨秀的重要原因。”他同時表示,此前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國家財富,保證了居民在經濟低迷時也能延續以往的消費模式。
“促銷禮包”再升級
為了進一步培育消費這一經濟引擎,昨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出臺了一系列細化舉措,會議指出,要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發展消費信貸,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推廣至全國。暢通商品進口渠道,擴大群眾歡迎的日用消費品等進口,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落實和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
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將推廣至全國。資料顯示,自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已陸續批設10家機構開業,另有數家機構正在籌建,業內普遍看好這一試點對增強消費拉動力的推動力。外貿方面,將致力于暢通商品進口渠道,落實和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擴大群眾歡迎的日用消費品進口。
會議稱要優化消費環境。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以更嚴的標準和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促進消費品質量的提升,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嚴懲假冒偽劣、價質不符等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使消費者放心消費,從而更好地拉動內需。
“消費驅動增長是未來努力的方向。過去,我們可以依靠工業和大規模投資刺激經濟,但隨著加入WTO利好和人口紅利的消失,這種模式已經過時。擴大內需,借助國內市場穩增長才是大勢所趨。”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篤定地表態。他認為,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社會消費在實體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顯不足,未來開拓的空間巨大。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