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1月11日電(記者齊中熙、林暉、趙文君)雖然華北天氣漸冷,但山東省鄄城縣左營鄉管寺村村民嚴慶民還是在地頭出了一身汗。他和村里的貧困戶共同承包的蔬菜大棚里收獲了一茬辣椒。
“今年收成還可以,一個大棚能掙不到2萬元。明年要好好規劃,爭取一個棚純利上4萬元。”他一邊擦汗一邊說。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確定了“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近日,記者來到山東鄄城縣,看當地脫貧攻堅戰如何落實。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鄄城縣地處黃河灘區,87萬人口有27.6萬貧困人口,如何落實精準扶貧?
“有勞動能力的,我們發展了藤制品加工、大棚蔬菜、中草藥種植等產業扶貧項目;對處于灘區腹地的我們正在試點移民搬遷扶貧;對勞動能力較弱的婦女、老人,我們扶持了人發(假發)產業?!臂渤强h縣委書記谷瑞靈說。
嚴慶民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蔬菜大棚左營鄉搞了100多畝,270戶貧困戶有的幾家承包一個大棚,沒勞動能力的就通過土地流轉把地租出去。“村里還給我們請來技術指導,免費的。”他說。
“去年我們幫助4萬貧困群眾實現了脫貧愿望,但是還有很大一批尚未脫貧,而且這些貧困戶相當一部分是既沒技術、又沒文化的老弱病殘戶,他們是扶貧攻堅成功與否的關鍵?!惫热痨`說。
在辦公室,谷瑞靈拿出一份《鄄城縣扶貧攻堅責任分工及時間表、線路圖》:“2016年至2017年,在今年扶貧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推廣典型,全面突擊,擴大戰果,減貧8萬人。2018年到2020年。強化督導,嚴格考核,查缺補漏,鞏固提升,減貧12.5萬人……”
鄄城縣現在為每個貧困戶建立“脫貧檔案”,實行“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精細化管理,為全縣每一個貧困戶都制定了幫扶方案,每一個貧困戶明確了幫扶人,縣鄉兩級7203名黨員干部全部參與,確保幫助每一個貧困戶精準脫貧。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