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11月11日電(記者韋慧、張遙)拉大棚、放電影,開著“雙11”廣告大篷車村里到處跑,大喇叭廣播促銷活動……記者在多地鄉村看到,“雙11”到來的兩個月前,農村淘寶的商戶們就開始宣傳。
貴州銅仁江口縣云舍村土家族92歲村民楊初學幾個月前剛嘗過網購大餐的“甜頭”。今年4月,為了給公公過一個特殊的生日,楊初學的兒媳曾金釵通過農村淘寶云舍村服務站網購了意大利西餐。沒想到生日這天,村里居然迎來了三位金發碧眼的外籍大廚,現身烹飪意大利經典的牛排大餐讓楊初學嘖嘖稱贊,村民們都來“湊熱鬧”。
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實施“千縣萬村”戰略,在各地農村尋找合伙人開通農村淘寶服務站,幫助農民網購商品、代銷農產品。曾金釵經常在閑暇之余去村淘服務站下單買衣服。這次嘗試竟把正宗的西式大餐帶進了深山里。
農村電商讓村民的消費習慣逐漸改變。福建尤溪縣下川村今年5月準備在小公園建造3個涼亭,按照傳統的辦法得跑到100多公里外的廠家去選材下單。村里嘗試著到新開的農村淘寶服務站網購,不到十天,三個涼亭就送上門了,商家還負責上門安裝好,總共花費4萬多元,比線下便宜了一半。
廣袤的農村市場被農村電商激發出強勁的內需,同時也打開了農民網上致富之路。47歲的王明強,前些年一直在杭州、廣州等城市做外貿,年收入二三十萬元。今年1月,他回到老家浙江桐廬縣鐘山鄉隴西村當起了隴西村淘服務站的合伙人。
“中國農村那么大,很多農民都不會網購,這里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我們需要培養起農民網購的習慣,之后才是幫他們賣東西,帶大家致富。今后農村淘寶服務站的代購業務將只占1/10。”王明強說,他的服務站目前幫村民網上代購服裝、鞋帽、家電百貨、農資用品等,還有信用貸款、轉賬匯款、理財基金,接下來他還會做網上代銷,把村里的農產品、土特產、手工藝品、蔬菜水果賣到全國各地。
現在,他每天都要開著自己的小車、帶著投影儀,到村里給大家放廣場舞,這可吸引了不少村民。中場休息時間,他便開始放電商的宣傳片,村民們逐漸開始熟悉網購,慢慢學會下單,有的人甚至還找到他希望幫忙賣農產品。
隴西村有1600多人口,只有600多人在村里生活,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平時只能搭車去縣城買東西,如今他們通過村淘服務站就可以采購。
更為可喜的是王明強開的辣椒廠已經開始在網上銷售辣椒醬。“桐廬縣183個行政村,共有150多位合伙人,我們商量,今后要整合資源,集約化發展,比如,整合縣里的辣椒廠,分工合作,生產不同口味的辣椒,甚至可以客戶定制。”王明強說。
近兩年來,農村電商在我國蓬勃發展,分布在福建、廣東、浙江、河北等十余個省市,如盛產羊絨制品的河北清河東高莊、小商品基地浙江義烏青巖劉村……就連我國的中西部地區,也出現了“淘寶村”的身影。
通過網絡架起的橋梁,農村的商貿流通體系被逐漸捋順。“淘寶村”已經成為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農村電商帶來了不少農村青年返鄉就業、大學生回鄉創業,甚至村里的老人也被帶動起來。浙江臨安市昌化鎮白牛村目前已有200多名在外打工青年和大學生返鄉就業和創業;浙江義烏市青巖劉村這個僅有1500多村民的村莊,開出了2000多家網店,引來了近1.5萬電商創業者。
不過,在飛速發展的同時,農村電商也面臨著諸多的煩惱。“例如,同質化競爭、缺少組織、人才缺乏等”,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說,面對競爭,不少商家開始注冊品牌、獨立設計、集約化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生鮮農產品的物流、質量檢測仍然是小散農戶電商發展的局限。王明強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小農戶資金有限,如果沒有產地、質量認證、食品安全檢測的相關手續,農產品很難網銷。希望今后基礎設施及政策措施能逐步完善,讓原生態的農產品觸網。”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