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許鳳王暉余)在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的新加坡之行中,中新兩國表示將強化資本市場合作,保持金融合作快速上升勢頭。分析人士指出,更高水平的金融合作將為兩國帶來諸多利好,也會對地區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兩國在7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承諾,共同將新加坡打造成區域產能合作的金融支撐平臺,擴大人民幣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探討雙方在金融監管等領域開展交流合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中新兩國加強金融合作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一方面,兩國金融合作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平臺,有助于支持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另一方面,新加坡可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獲得更多參與經營人民幣國際業務的條件,有助于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桑百川說。
近年來,中新在金融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伴隨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和金融市場不斷開放,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新加坡是全球最早將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為目標,并為之啟動相應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之一。
“人民幣國際化與離岸中心建設相互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推動離岸中心形成和發展,離岸中心反過來促進人民幣流通,提升人民幣地位,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有更大影響力和話語權。”桑百川說。
新加坡2009年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201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定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為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僅僅一年之后,新加坡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數據顯示,工行新加坡清算行2014年完成人民幣清算量37.5萬億元。今年前九個月的清算量已達47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清算量,增長迅猛。
新加坡的人民幣存款總額也已具備相當規模。截止到6月底,新加坡人民幣存款總額為3220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年底增長16.24%。
與此同時,新加坡各類人民幣投資產品日益豐富,人民幣債券市場迅速起步,2014年發行了“獅城債”127億元。其中2014年9月15日發行的40億元離岸人民幣債券,創“獅城債”單筆發行金額最高紀錄。
此外,新加坡還積極參與中國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計劃,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RQFII額度利用率在亞太區內僅次于香港。
在上個月舉行的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之后,中新雙方同意將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將從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擴展至蘇州市和天津市全市范圍。
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行長郭寧寧表示,試點擴展會對中新之間的經貿、投資、金融合作發展帶來更大的促進作用。
“這個政策會進一步促進中新雙向金融市場的開放和連通,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特別是金融連通和跨境人民幣服務方面的資金通道將進一步擴展和暢通,為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發展空間。”郭寧寧說。
繼蘇州工業園區和天津生態城之后,習近平6日宣布,中新將正式啟動以重慶市為運營中心的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此項目對接“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金融服務是重點合作領域之一。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新加坡可以通過這一最新政府間旗艦合作項目,在中國的發展中分享成果,同時鞏固自身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白明說,作為亞投行的意向創始成員國之一,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發展水平最高的,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多種資本和要素的聚集地。依靠其具備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專長和成熟的資本市場配套,新加坡可以在推動亞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推動兩國關系邁向更高水平,中新已經決定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桑百川表示,隨著下一步兩國政治關系和經濟關系進一步向前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一帶一路”向縱深推進,亞投行進入實質運作階段,中新在金融合作領域還有很大的前景和潛力,為自身和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