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5日訊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私募基金發展黃金十年高峰論壇上,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新提出“改革牛2.0版”。
任澤平提出了三點判斷:
第一個判斷,明年股市的表現會比債市好。
第二個判斷,明年成長股表現要比價值股好,但是如果25萬億理財的增量資金入市,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入場,那么風格會切換,就會往價值方向切換。
第三點判斷是關于中國的經濟和改革的進程。目前這個市場跟去年不一樣了,去年有一個中期的邏輯,大家在改革牛的旗幟下進攻。目前來說市場缺乏中期的邏輯。但是我認為中期的邏輯有可能在2016年的中期前后出現,很有可能是政治經濟學的邏輯?,F在熊市已經結束了,牛市將來未來。現在做投資,無論是股權投資還是二級市場投資都是播種的時候,忘掉股災,擁抱未來。這是我今天主要觀點。
據了解,2014年5月26日,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的任澤平辭職進入國泰君安,進入市場后大膽喊出“黨給我智慧給我膽,5000點不是夢”。一年以后的2015年5月27日,上證指數收盤報4941.71點,即將沖擊5000點關口之時,任澤平表示,“我理性了,市場瘋了”,后提示風險稱“海拔已高,風大慢走。”
A股經過一輪慘烈暴跌之后的10月31日,任澤平的發言題目叫《鳳凰涅磐,浴火重生》。任澤平稱,改革將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新5%的GDP增速要比舊的8%好:“不改革,經濟沒有底。”
在任澤平看來,如果改革證實和落地,未來A股市場或開啟新一輪波瀾壯闊的行情。而當下是播種時點:“A股市場熊市已經結束了,牛市將來未來,明年成長股表現要比價值股好。”
以下為任澤平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在美好的時節和非常融洽的時期,和大家交換一下我們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前景的初步看法,我們今天的論壇標題叫:中國私募或者資產管理行業的黃金十年。這個題目非常好,這也是觸動我在去年辭去公職來到市場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華爾街的今天就是金融街的明天。
中國有120萬億存款,有25萬億的理財,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將迎來大發展。在去年下海進入國泰君安的時候我還有一個夢想,叫5000點不是夢。
在去年國泰君安也被稱為資本市場最大的多頭,到了今年的5月份我們的觀點變得謹慎,事實上我們在5月份已經開始提示風險,當時市場主流看法高呼8000點、10000點。隨后到了6月15日-8月26日,中國的資本市場出現了罕見的股災。大約在8月25號,我所在的團隊首次調整觀念,看反彈。在9月份、10月份我們不斷強化聲音,明確提出熊市已經結束,后面有結構性的機會。
今天我把我們的觀點講得明確一下,我們有幾個判斷:
第一個判斷,明年股市的表現會比債市好。
第二個判斷,明年成長股表現要比價值股好,但是如果25萬億理財的增量資金入市,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入場,那么風格會切換,就會往價值方向切換。
第三點判斷是關于中國的經濟和改革的進程。目前這個市場跟去年不一樣了,去年有一個中期的邏輯,大家在改革牛的旗幟下進攻。目前來說市場缺乏中期的邏輯。但是我認為中期的邏輯有可能在2016年的中期前后出現,很有可能是政治經濟學的邏輯?,F在熊市已經結束了,牛市將來未來?,F在做投資,無論是股權投資還是二級市場投資都是播種的時候,忘掉股災,擁抱未來。這是我今天主要觀點。
所謂的大勢研判無非是三個問題,就是經濟、政策、市場。
經濟是長期的發展階段和短期的經濟形勢,政策是短期的宏觀調控和長期的改革,宏觀調控是財政、貨幣、匯率。對于大宗資產無非是股市、房市、匯市、債市、大宗商品。
第一個我們對于經濟的看法,首先要清楚自己所處發展的階段,中國最大的宏觀背景就是增速換檔和結構調整。中國有沒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當時我在國研中心的團隊率先提出增長階段轉換,所有的經濟體都不可能永遠高速增長下去,都會在某一個時點出現增長平臺的切換。
大約是在哪個時點?就是現在處在我們的時點,德日韓臺平均增幅降到了一半到4.5%。表面上是增速換擋,實質上動力升級,根本上靠改革轉型。
中國過去為什么高增長?我的理解非常簡單:就是人口紅利加改革紅利。
增速換擋的第一個典型事實是人口紅利消失。大家記住這個數據,1962年-1976年是中國人口出生高峰,隨后在70年代末出現斷裂式下滑。
這是什么概念?這個主流人群現在是38-53歲,就是再過7年中國的主流勞動力全體會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隨后將會出現勞動力斷崖。這7年式中國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進行改革的機會窗口時期,將是決定國運的時期,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我們過去高速增長所依賴的廉價勞動力成本,對資源消耗和破壞,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與此相對應的,2012年中國出口由過去20%多增長降到了個位數。中國的出口也回不到高增長時代,舊產業在沒落和退潮,同時可以看到一大堆新興產業開始蓬勃興起,鳳凰涅磐。
第二個增速換檔的典型事實是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過去十年無論調控房地產,房價一路上漲,因為購房的人群和需求不斷上漲。
未來中國房地產是什么格局?概括為總量放緩、結構分化,如果做預測——未來十年一線房價再漲一倍,三、四線城市漲不動,房地產投資零增長。
所以重化工業房地產時代結束了,未來要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
但是我們未來要發展的這些產業都是貢獻利潤、貢獻就業,但是不貢獻GDP。它跟鋼鐵、房地產這種物質性大量消耗的產業不一樣。
對于決策者和企業家而言,現在最需要轉變觀點。我去年提出一個觀點叫“新5比舊8好”,未來通過改革構筑的5%新增長平臺,比過去靠刺激維持的8%舊增長平臺要好。因為產業升級了,增長的質量提高了。
再說一下短期經濟形勢,過去的一年中國宏觀數據和微觀上數據出現了明顯的背離。GDP大約7%~7.5%,但是發電總量等都跌到負增長。說明真實的情況可能比官方數據要差。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資產荒,所謂的資產荒無非是錢多資產少,為什么我們過去沒有資產荒現在出現了資產荒?過去30年中國年均GDP增長9.8%,意味著在座的各位過去30年所有的投資年化收益率低于10%,跑輸了。過去30年買房子是賺的,基本買什么都是賺的,信托收益率14%,地方融資平臺和債務都是7%、8%。
但是為什么出現收益率急劇下降?因為中國舊的增長時代結束了,潛在增長率下降。
我們面臨的問題跟全球面臨的問題一樣。美國的潛在增長率也下降了,但是大家試圖通過放水解決問題。如果放水可以解決宏觀經濟的問題,政府就可以不需要了,只需要一家央行。我們對于改革創新的進展是有限的,我們對于前沿的開拓進展是有限的。所以表現為流動性過多充裕,資產回報率下降,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挑戰。
短期來說,我們傾向于認為,四季度會出現短期走穩,在微刺激效果下。但是長期來說,我維持原來的觀點:不改革,經濟沒有底。
底在哪里,底一定是在于通過改革構筑了一個新的增長點。鋼鐵、水泥是靠不住的,必須有新的產業起來。
中國過去30年的成功是制造業開放的成功,中國未來30年的成功將是服務業開放的成功。我們經常說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我認為最大的自信就是開放。
1990年代末,我們加入WTO,我們迎來了中國黃金十年,我們家電、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打遍天下無敵手。未來服務業開放,我們有沒有自信?金融業、傳媒、輿論有沒有信心?我曾經在市場上工作過,去年又重新回到了市場,從金融行業角度來說我們有信心。包括我跟華爾街交流,我們對于中國的經濟理解,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理解超越了他們,我也相信投資界大佬的投資能力沒有問題,他們完全可以和華爾街大佬對決的,這才是真正的自信。
中國現在最大的改革就是開放,就是放活,讓企業家精神發揮出來,中國還有最后5-7年的機會窗口期,隨后人口出現斷崖式的下滑,這是我們最后的機會窗口期。
所以過去的股票市場為什么大起大落?因為風險偏好,因為這個時代處在大的轉型時代,大家對未來預期非常不穩定,一會兒信心跌落,一會兒上漲。
政策呢,貨幣是寬松的、財政是還要微刺激的、匯率是要守住的。核心就是講講改革,改革究竟改什么?我們回憶一下90年代末,當時那一輪改革做了什么走了出來?
90年代末改革是破舊立新,有兩個沖擊。第一沖擊銀行的不良率,當時1.4萬億剝離,1999年當時GDP是9.2萬億。第二沖擊就業,幾千萬紡織工人下崗,大家對當時印象很深。
所以我們說改革紅利,改革沒有三年的陣痛不可能有紅利。這個時候需要政治決斷,只要大方向是對的。
未來我們要做的改革,破舊,90年代是紡織業,現在是鋼鐵。這一次破舊和90年代最大的不同是,這一次破的都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對金融體系的沖擊會超過90年代。對就業沖擊可能不大,只要放活服務業,立新就是服務業開放。
我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我們跨過去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前提是我們一定不要在政策和改革上犯錯,要敢于決斷。
如果我們通過改革開放,中國未來創造的第二個奇跡將比第一個奇跡還要大。我們現在人均GDP7500美元,中國13.7億人,是什么概念?美國3.2億,日本1.3億,歐洲3.3億人,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加起來只有7億多,而中國13.7億人。
你會發現,在中國成為霸主,將是世界的霸主,所以你看阿里、小米、騰訊。
如果說我們改革搞成了,未來20年增長5%就夠了。未來5-10年,中國可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
以后我們討論中國股市的點位,不是說漲幾千點,是漲幾萬點,幾千點是其中的一個波動。
但前提我們一定要有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的改革的決心,要有政治的決斷。
關于去年這一輪行情,我曾經對這輪牛市起過三個名字,叫做改革牛、轉型牛和水牛,當然再加上一個杠桿。
去年我們對形勢的判斷5000點不是夢,改革降低無風險利率提升風險偏好。去年下半年無風險利率下降,增量資金入市,低風險偏高投資者入場,推動價格的行情。今年上半年加杠桿,加大了風險偏好,推動的是成長股的行情。
6.15全球主要的市場沒有像A股一樣跌得那么深,指數跌了一半,部分個股跌了70%。
究竟發生了什么?5月份我們提示風險“海拔已高風大慢走”。67月份我直接休假了。
我們需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引發了股災?
貨幣政策沒有變,到現在一直是寬松的。流動性一直沒有變化,甚至出現“堰塞湖”“資產荒”。經濟基本面也沒有太大變化。無風險利率從6月份一直在下降。
核心發生在風險偏好,6·15去杠桿就是去風險偏好。5月,國企改革的意見在市場上流傳,改革牛邏輯在市場上廣泛的爭論、辯論、討論。這輪牛市的邏輯基礎在5月份已經弱化,6.15去杠桿只是一個催化劑。去杠桿和改革預期調整使得市場風險偏好下降。這一輪股災就是對風險偏好下降的一次宣泄和釋放,表現為成長股跌的比價值股要狠。
我們傾向于認為,隨著去杠桿進入尾聲以后,A股的風險偏好開始筑底。A股的大底可能開始出現,也就是在8月25日后,我們看反彈,看A股開始筑底,而且是一個大底。戰熊團隊重出江湖,我們認為這個時點不應該再悲觀下去。隨后我們發了《鳳凰涅槃》《路在腳下》的報告和觀點。
基本的看法是,熊市已經結束了,牛市將來未來?,F在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可能會震蕩,會調整。這個市場有什么特點?叫存量博弈,結構性發展。
現在還看不到確定性行情,現在是播種的時點,未來的行情來自于什么?改革牛的2.0版要有兩個催化劑,第一個改革的證實和落地。改革牛的1.0是方案和預期,去年從2000點到今年5000點。我認為未來有可能改革的落地,新的機制建立出臺,開啟中國新一輪的波瀾壯闊的牛市,中期邏輯出來。但是在具體哪個時點?當它出現我們一定會吶喊,如果沒有出現我們繼續做結構性行情。
至于風格呢?在存量博弈下,我們繼續做成長股。如果哪天看到增量資金入市,低風險偏好者入場,25億理財進來,那么就去搞價值股。
最后提示兩個風險。
我認為,明年最大的風險不是美聯儲加息,而是新興經濟體,拉美很多經濟負增長,它的財政出現了風險,不知出現在什么時候。但是一旦出現新的風險,中國會貼上新興市場的標簽。
第二個風險就是來自于國內,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我們也建議公共政策部門多跟市場進行溝通,做好預期引導。
最后我們深信市場經濟的理念已經在我們國家扎根,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道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改革造就股市。因此讓我們為改革干杯!謝謝。
戰熊團隊重出江湖:熊市已經結束了,中國股民從此站起來了
在各位機構投資者的信任和支持下,國君宏觀團隊伴隨中國經濟改革轉型和市場牛熊演繹而崛起,在關鍵時點均有重磅聲音、鮮明觀點和有價值的投資建議貢獻給客戶。
1、觀點回顧
826預判反彈以來,A股持續回暖。1012一聲“干!”字股市拔地而起放量突破平臺。國君宏觀團隊是近期市場旗幟鮮明的堅定多頭,力推成長股主導的結構性行情,力推債牛。投資者普遍加倉,凈值明顯上升。
2014年5月下海,7月在市場最低谷時,堅定看股債大牛市,先后提出“新5%比舊8%好”、“5000點不是夢”、“對熊市的最后一戰”、“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在牛熊大爭論中詩歌戰熊。
在2015年中期市場上攻5000點時趨于謹慎并提示風險,6月15日以后偏謹慎未曾給出任何抄底建議,先后提出“經濟L型牛市有頂部”、“海拔已高風大慢走”、“一年前市場認為我瘋了,一年后我理性了市場瘋了”、“股震債牛”。創建了“改革牛”、“轉型牛”、“周期牛”、“水牛”等話語邏輯體系。
825雙降首次調整觀點“急跌之后雙降刺激下股市短期存在反彈,債牛繼續”;《當前市場的幾個關鍵問題》 提出“股市去杠桿去泡沫正進入安全區間,過度悲觀已無必要”;
9月13日“敢問底在何方”千人電話會議判斷“五大利空出盡,底在當下,股市大底或已浮現,關注結構性機會”(五大利空出盡:美聯儲暫不加息、股災對經濟負反饋開始消退、國企改革方案出臺、去杠桿進入安全區間、去泡沫部分跌出價值);
10月7日“敢問路在何方”千人電話會議再次更新觀點“五大利好出現,路在腳下,股市有結構性機會”(五大利好:美國非農低于預期加息暫緩全球股市上漲、主要經濟體PMI放緩中國沒那么差、外儲好于預期資金流出壓力緩解、新一輪微刺激加碼和十三五規劃、秋糧豐收豬價回落)。
10月12日多空再次激辯,戰熊團隊果斷亮劍,鮮明堅定看多,股市大漲突破平臺。
10月12日
就一句話:把握時機,積極做結構性行情。底在當下,路在腳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打過3200!
戰熊團隊重出江湖,就一個字:干!
核心觀點邏輯參見報告《路在腳下》《鳳凰涅槃》。
10月13日
對未來戰局的看法
就一句話:繼續干!把握結構性機會,10月整體安全。
邏輯:五大利空出盡,五大利好出現。美聯儲暫不加息,全球風險資產上漲;五中臨近,將利好頻出,天現祥瑞。在全球牛市中,中國A股巨震,核心是風險偏好下降,現在風險偏好正在筑底修復,貨幣政策寬松、流動性十分充裕、無風險利率下降、分子L型等條件都具備。
干什么:風險偏好修復帶來的成長股機會,十三五不走回頭路,還是新興產業;無風險利率下降,股市筑底,股息率吸引力凸顯,戰略性底倉價值顯現。
戰熊團隊再戰江湖,1012多空激戰,果斷鮮明亮劍,股市大漲突破平臺。一年前,我們聚在“改革牛”的大旗下;今天,我們以“鳳凰涅般,浴火重生”的名義再次集結!底在當下,路在腳下,向悲觀決戰!向希望進攻!
10月14日
對宏觀大勢的研判
1、經濟邊際上有短期企穩跡象,出口降幅大幅收窄,PMI略升,微刺激發力。3季度是低點,4季度暫穩。
2、大宗價格反彈,企業利潤邊際改善。豬價回落,貨幣政策放松空間打開。預計近期降息或降準1次。
3、人民幣匯率走穩,資本流出壓力緩解,貿易順差擴大,國內流動性充裕。
4、在國企改革總方案出臺利空出盡以后,近期邊際上有進展:十三五、農墾改革、鼓勵地方混改試點積極探索、軍隊改革、大宗反彈,風險偏好筑底修復。在全球的牛市之中,A股因為風險偏好下降巨震,現在風險偏好筑底修復,跌下來的都是機會。
5、資金十分充裕,無風險利率下降,機構普現資產配置荒,國債期貨連日大漲。
6、A股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相對美股的成長性溢價已經合理,逐步筑底。近期產業資本舉牌,長期投資者入場;兩融增加,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入場;公募私募機構投資者普現加倉。
7、一句話:錢多,不貴,速來!
10月15日
當前市場的關鍵問題
現在市場的關鍵問題是風險偏好,錢多、無風險利率下降和估值不貴的條件都具備。去杠桿就是去風險偏好,現在去杠桿進入安全區間,風險偏好開始筑底修復:美聯儲暫不加息、十三五、降息降準預期、國企改革、大宗反彈、匯率走穩、微刺激、四季度經濟和企業盈利走穩。
一句話:十月總體安全,保持積極心態。
10月16日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就一句話:不要停,還沒到高潮!
一旦減倉會發現,出去逛一圈沒什么可配的,硬著頭皮再回來。債市已漲上去了,股市已跌出價值。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十月整體安全。
市場是干柴,我們負責點火!戰熊團隊重出江湖。錢多,風險偏好修復。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戰熊團隊輪番猛烈炮火之下,熊市已經結束了!中國股民從此站起來了!
10月20日
熊市已經結束了!宜將剩勇追窮冦!
就一句話:基本面利好,分子盈利四季度將企穩,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偏好筑底修復,錢多資產荒,已開始有高風險偏好增量資金入場,加入戰熊陣營。
技術面觀察:今天可能第三天放量消化上面的平臺,市場正找創業板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破。后面幾天相對前期漲幅放緩,但結構性行情活躍。一旦突破,中級行情確立。
熊市已經結束了,宜將剩勇追窮冦,不可沽名學霸王!
10月22日
熊市已經結束,將逐步邁入正常市
我們此前預計“近期市場將放量消化上面的平臺,后面幾天相對前期漲幅放緩,本周非常關鍵。”1021市場大幅震蕩,梳理下邏輯。
這輪行情的驅動力來自:錢多資產荒背景下,無風險利率下降引發大類資產輪動,風險偏好筑底修復驅動成長股領漲的結構性行情,存量博弈為主。因為目前尚缺乏2014下半年-2015上半年的“改革牛”中期邏輯,不會突破上一輪牛市高點,主要是修復行情,除非哪一天中期邏輯出來。
基本面:在微刺激、信貸放量、大宗價格反彈等推動下,4季度經濟相對于3季度有望環比企穩或降幅收斂。
政策面:貨幣寬松,央行對11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1055億元。CPI降至1.6%,降息預期升溫。
資金面:存量博弈為主,公募80-90%左右的倉位,私募20-50%左右的倉位,保險不重,散戶暫時不會進場。
技術面:面臨密集成交區平臺,市場需要震蕩消化。主板沒有放量,創業板已經第四天放量,1021天更是放出巨量。存量博弈,市場正找創業板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破。成長,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