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05日訊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11月5日在“第六屆財新峰會:中國新規劃”發表主題演講時稱,“十三五”建議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五大理念,并詳細解讀了其內涵和發展路徑。
楊偉民稱,五大理念是中國新規劃的一個靈魂,也是中國過去30多年發展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這次建議把這五大理念放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上來看待,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需要。
他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決勝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既定的、不能變的沒有退路的目標。雖然目標沒變,但與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相比,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用新的理念去尋找新的思路,去走新的路徑。
他同時稱,“十三五”時期也是中國轉方式、調結構的窗口期。最近兩年經濟運行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舊常態下的發展路徑、發展方式確實已經很難走下去了,調結構也沒有退路了,這不僅僅關系著未來五年我們能不能順利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且還關系著后小康時代發展后勁是不是可持續的。
五大理念決定了未來中國發展的五大路徑。楊偉民對五大理念作出詳細解讀:
一是創新發展,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楊偉民稱,新常態的一個特征是新舊增長動力青黃不接,在建議當中,創新的含義是十分廣的,包括理論創新、文化創新、技術創新等等。就經濟增長的動力而言,重要的是科技的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商業化,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既要注意培育新的動力,同時還要激發老的動力,推動傳統產業的再創新。
二是協調發展。在新常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協調發展有一些新要求、新理念,比如推進城鄉和區域的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促進區域協調等。在推動城鄉協調方面,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公共服務的建設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加快提高。
三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本質上是要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近期不僅可以培育很多新的增長點,在長遠上關系著中國的發展是否可持續,中華民族的發展是否能夠永續的問題。
四是開放發展。新常態下,對外開放不再是簡單的招商引資、擴大出口,而是要以全球視野和更加開放的胸懷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要實現內外需的協調,進出口的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要并重,引資、引技、引智,要并重、并舉。
五是共享發展。共享發展主要針對現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覆蓋面還不夠的問題,提出十六字方針,“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最后共同邁向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