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習近平就《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所作說明,昨天全文公布。
《建議》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議。本報今天摘要刊發《建議》和《說明》,并進行解讀。
建議
說明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習近平就《建議》作說明時表示,建議稿提出今后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主要考慮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利于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切實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紤]到正向引導市場預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建議稿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習近平就《建議》作說明時表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把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這既有利于我國在戰略必爭領域打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開辟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4年8月,我們確定要抓緊實施已有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核電站、新藥創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再選擇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有所突破。從更長遠的戰略需求出發,我們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已經部署的項目和新部署的項目要形成梯次接續的系統布局,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
建議
摘要
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二○二五》。引導制造業朝著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促進信息技術向市場、設計、生產等環節滲透,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
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據新華社
權威
解讀
新科技革命
蓄勢待發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稱,如果說傳統的發展是做加法,那么創新發展就是做乘法。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發達國家推進高起點“再工業化”,我們的發展條件、比較優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在合法范圍內
大膽創業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教授王利明上午表示:“十三五”規劃建議稿中提出“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是推動經濟轉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關鍵所在。
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創造性,要對其財產、人身進行保護,消除不安全感。鼓勵在合法的范圍內大膽創業創新,保障市場主體對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合理期待,這很重要。(張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