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研發設計,11月2日,國產大飛機C919首架機終于正式下線。這是中國航空業界的里程碑事件,意味著我國躋身世界上少數掌握研發制造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隊列。
明年,C919將開始首飛、試飛,進行適航取證。最快五到六年后,C919就能交付航空公司投入商業運營。
何時能“賣票”? 2020年或可交付
總裝下線是什么概念?據中國商飛介紹,C919大型客機完成了機體大部段對接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下線后即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為下一步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表示,下一步C919項目將開展航電、飛控、液壓等各系統試驗、機載系統集成試驗和全機靜力試驗,首架機作為試飛飛機,首飛前需要完成系統調試、試飛試驗設備和儀器安裝等工作,計劃于2016年首飛。完成民航局規定的試飛試驗項目后,C919才能取得“飛行資質”,也就是所謂的適航取證。
什么時候能坐上國產大飛機?
“按照正常速度,首飛后將進行4-5年試飛試驗,大概3000個試飛科目,4000小時試飛時間,所有科目試驗都做成功了,就能適航取證了,取證后再試運營大半年左右,飛機制造商再和客戶商議飛機交付事宜,確定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的時間。”航空業內人士稱,最快在2020年C919才能開始“賣票”。
為何造大飛機? 打破壟斷帶動經濟
國外的大飛機產業已經非常成熟,買國外現成的飛機一樣可以滿足國內民航業的需求,為何還要投入巨額人力和資金自己制造?
航空專家回應,大飛機產業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國家的巨大利益。過去的30年,在中國大手筆購買飛機的同時,輸送給波音與空客的美元無以計數。從波音737到空客A380,每架飛機的目錄價格都在5000萬-2.95 億美元之間(波音737-300為5000萬美元,波音787為2.25美元,空客A380為2.95億美元),一架1.5億美元的波音747,能給波音公司帶來的利潤是3000萬美元。中國排位飛機購買市場世界第三,位于美國和歐盟之后,是波音和空客在本土以外最大的買家。
“如今民用航空器幾乎被歐美壟斷,我們今天搞大型客機是為了在龐大的民用航空器市場能夠占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畢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業內專家表示。
研發制造大飛機,對整個國家的工業制造業也意義非凡。C919大型客機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我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基礎學科進步及航空工業發展有重要的帶動輻射作用。
由于大飛機制造采取“主制造商-供應商”發展模式,國內共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了C919大型客機研制,包括寶鋼在內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標準件制造商成為大型客機項目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
中國商飛在擇優選擇16家跨國公司作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組建16家合資企業,通過技術轉移、擴散、溢出提升我國民機產業研發與制造的整體水平,提升國內民機產業配套升級。
何時能對抗波音?拿歐美適航證不易
據中國商飛人士介紹,在C919項目整個研制過程中,中國民航局都有參與,歐美民航部門也有影子團隊參與。而德國普仁航空、泰國都市航空也分別簽署了7架和10架的C919購買意向協議。但隨后能否拿到歐美的適航證,除了要過技術關,還涉及國家利益的較量,并非那么容易。
也就是說,C919要想拿到歐美市場的通行證,與波音空客形成鼎力之勢,尚來日方長。今年9月,波音公司董事長邁克納尼(Jim McNerney)表示,“要威脅到波音空客,應該是一二十年后的事,但不要認為不可能,就像四十年前,波音認為空客根本威脅不到他,對空客非常鄙視,現在他們分庭抗禮。”(呂楠芳)
更多精彩資訊>>>